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日报:保障房不是政绩工程是民生工程

2013年12月23日 14:42 来源:四川日报 参与互动(0)

  12月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三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从2014年起,各地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这无疑将为整个保障房体系增添利好,使其更接近保障民生的设计初衷,向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又近了一步。

  还原保障房的民生本质,关键是要搞清楚为谁而建。为百姓建房,让百姓居者有其屋,是促进保障房建设的初衷,也是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此前,尽管我们建的保障房不少,但因为种种原因,使得供给与需求未能实现良好对接,造成部分群众申请不到,部分保障房却又闲置的 “双输”局面,无疑让惠民效果打了折扣。并轨的意义在于整合资源,使不同类型的被保障人群的住房需求都被覆盖,资源利用效率更高,也更接近“住有所居”的最终目标。

  还原保障房的民生本质,还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建保障房很重要,合理的申请、分配和退出制度同等重要。以往,公租房和廉租房“区分过细”,核对准入条件、办理手续繁杂,让一些群众颇为头疼。并轨后,应建立统一的申请受理渠道、审核准入程序,将综合考虑住房困难、收入水平、申请顺序等因素,统一轮候规则;同时还要完善退出机制,实现动态管理,确保安居“网”覆盖到最需要的群体头上。

  还原保障房的民生本质,更要完善配套设施,不能“好看不好用”。一些地区将保障性住房建在了偏僻地方,虽满足了群众的居住需求,但出行、购物等配套设施的欠缺,将“好经”给念“歪”了。同时,入住居民收入普遍不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妨将社区内部岗位优先提供给他们,也可以主动与周边企业联系就业。

  保障房是一个系统的民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如果仅以开工建设了多少套、完工多少套来衡量,难免落入政绩工程的泥潭,也偏离了保障房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只有让更多的困难群众有房可住,申请方便,分配得当,并提供便利的配套设施,在这些温暖的细节中,才会让群众感受到保障房的民生内涵,也才能传递出积极的正能量。(祖明远)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