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调查员化身“大妈”市场问价 一万笔价格算出CPI

2013年12月24日 14:33 来源:东北网 参与互动(0)

  11月份,哈市CPI上涨3.7%。每到月初,统计部门就会公布一系列经济数据,这些看似枯燥冰冷的数据背后,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的CPI,也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无疑是跟老百姓关系最大的一个。CPI数据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为何与公众的感受不一致?近日,记者走进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为您解密CPI数据出炉全过程。

  调查员化身“大妈”

  市场问价

  “鸡蛋多少钱一斤?茄子、黄瓜、豆角多少钱一斤?”20日7时许,在哈尔滨道里区哈达友谊农贸市场,调查员袁君若准时出现在这里,一一询问各种农副产品价格。袁君若是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的一名老调查员,目前主要负责道里区的友谊农贸市场、哈一百超市和沃尔玛三个调查点的采价工作。虽然是兼职,但她工作起来丝毫不马虎,每种产品至少问价三家以上,认真核对几遍后才记录下来。

  “我们采价日是固定的,一个月采价6次,无论刮风下雨,雷打不动,保证准时准点上报数据。”每月逢五逢十的日子,即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袁君若就会奔波于三个调查点之间,采集275种农副产品的价格。早上7时,她先赶到友谊农贸市场采集青菜、蛋、肉等生鲜食品的价格,8时左右赶往另两个超市采集奶粉、咖啡等其他副食品的价格,保证10时之前将275种食品的价格全部采集完,并通过电子采价器上传。为了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调查员有时还要伪装成买菜大妈,甚至还会讨价还价一番。看到有人一边问价一边记录,一些商家十分警惕,常把他们误当成窃取商业机密的“间谍”。

  “说不定哪天在商场里,就能遇到调查员,只不过你分辨不出。”调查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调查员对物价涨跌十分敏感,在长期采价过程中,他们对该类商品非常熟悉,能准确把握这些商品的价格走向和规律。

  一万笔价格数据

  算出每月CPI

  调查员在采价时要较真儿,调查队在采价点的选择上也有讲究。根据抽样原则,哈尔滨采价点既包括大中型商业企业,也包括食杂店、小超市、专卖店、农贸市场和服务消费场所等。“既要数量充足,也要分布合理,最大程度上保证所采价格具有普遍代表性。”调查队负责人说,以牛肉为例,我们采价既会选择大型超市,也会选择农贸市场。目前,哈市共有采价点288家,包括哈达这样的农贸市场,还包括家乐福、大润发、苏宁电器、松雷商厦这样的大商场。调查队14名调查员,每月定时定点进入市场实地采价,保证拿到最全面的原始价格资料。

  “根据价格变动的频率,每类产品的采价周期也不一样。”调查队负责人介绍说,鲜菜、鲜果、水产品等鲜活商品每5天调查一次价格;烟酒、服装等一般性规格品,每半个月调查一次价格,对水电、汽柴油等变动不频繁的规格品,每月调查1次。采价员采集的价格数据自查无误后,输入到电子采价器内,上传到服务器后台,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汇总统计,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由于CPI数据包括居民生活消费的所有商品类别,涵盖吃、穿、住、用、行、娱乐、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消费价格调查包括8个大类、238个基本类,每个基本类里包括多个消费品,每个消费品又要在多个调查点采集价格,因此哈尔滨每月出炉的CPI数据是汇总了一万多笔价格数据计算出来的,非常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为何CPI数据

  与公众感受有差异?

  当每月定期公布CPI数据时,总有市民产生疑问,为什么公布的CPI数据与自己感受不太一致?特别是群众感觉物价涨了不少,但CPI涨幅却并不明显。针对这些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相关负责人,“在习惯上,大家总是更关心哪些物品涨价了,而对那些降价的物品就不那么注意,导致感觉出现偏差。”CPI是一个平均的综合指标,要体现八大类商品和服务的综合价格变动情况,而群众日常接触的商品门类较少,主要集中在食品和日用品,而这两类商品的价格涨幅通常要高于价格总水平的涨幅。例如,今年10月份,八大类价格“六涨两降”,其中大家平时接触最多的食品、衣着分别上涨3.9%、8.2%,均高于当月价格水平总涨幅的2.7%,因此市民会感觉有差异。

  价格调查制度要求“同质比较”,即同一样产品的价格比较。但在服装、通讯器材和家用电器等商品更新换代较快的门类,产品价格下降较快,而群众多半关心的是流行样式和最新款式,价格基本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会造成数据和感觉之间的差异。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