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他们的成功如何“复制”?

2013年12月24日 15:26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上学那会儿老师教的一些东西,并不完全是“善本”。比如,从小就开始在课本上学爱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后来发现,这个广为流传的名言后面还有一句:“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为了强调“汗水”的可贵和后天努力的重要,我们宁愿把后一句话“自我过滤”。培根也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后面也跟着一句“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很明显,培根是想强调后者。但为了鼓励我们多学知识,“灌输式教育”刻意忽视了“运用知识的技能”,这个时候,反而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祖训抛诸脑后。

  有一点比较明显,我们往往只是选择性地记住愿意记住的东西,选择性地相信愿意相信的事情,而刻意忽视或者回避一些东西。光鲜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艰辛。但人们还是像逐光性的植物一样,贪婪地死死盯住那一份难以重现的光鲜,而对背后的“发光”机制不求甚解。

  前些天,马云在郑州引发了一股“菜鸟”旋风,还顺便掀起了一股“太极”热潮。商业巨星,成功典范,自然一举一动引人关注。有意思的是,社会上对于成功人士的“关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选择性关注”。就拿马云来说,很多人只看到马云今天的风光,却不知道马云也曾一天工作20个小时;只看到了马云出门豪车,众星捧月,却不知道马云也曾骑单车上了三年班;只看到了马云腰缠万贯,却不知马云也曾吃了九个月的泡面……

  冰心先生有一首很经典的短诗《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人们之所以热衷聚焦表面的风光,而忽视成功背后隐藏的一些“真相”,往往不是因为太随波逐流,就是因为自我选择过滤。

  如今,从书报地摊到机场书店,显眼处必然少不了一摞一摞的“成功学”书籍;从聚会聊天到讲座培训,总有所谓名师专家大讲“成功之道”。任何人的成功都值得敬佩和学习,但成功的模式多大程度上可以“复制”、“批发”、“量产”?成功人士背后的那份执着、艰辛、品质,以及难以复制的际遇,岂是通过阅读一本几十块钱的书籍,就能学到的?还真以为可以像段誉那样天上掉馅饼学得“神功”吗?一种“成功焦虑症”正在蔓延,“成功速成学”甚嚣尘上。

  作家余华曾被接二连三地退稿,林书豪曾连续被几家NBA俱乐部横扫出门,郭富城干过空调安装员,刘德华做过洗头工,周杰伦在餐厅里刷过盘子……事情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财富也都是按部就班地积累。有理想,有梦想,这很珍贵,可一旦脱离了脚踏实地,就是空想。一出校门就想着当马云、当马化腾,精神可嘉,但成功来不得急功近利,需要胼手胝足地拼搏奋斗,不是看看“成功学”,听听“成功经”那么简单。唐骏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多半是忽悠之言,别人最多也就能“复制”一下他拿学位的方式而已。(薛世君)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