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七旬流浪老太迷失他乡 陌生村民一家收养10年(2)

2013年12月25日 16:49 来源:重庆晚报 参与互动(0)

  相遇

  家里来了个流浪老太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巫溪县通城镇清泉村3社。董永才的家坐落在山脚,有两座石房,房外有一块田地。

  董家楼房共两层,张明芝的房间在一楼,约15平方米,里面摆放着一张双人床和一个床头柜。

  房间一侧,有一口没有上漆的棺材。董永才说,这口棺材本是为张明芝准备———按照当地习俗,家里老人年老时,儿女会将棺材备好,是一种孝顺的表现。

  “我们都把老人当作自己的家人,做好棺材想为她送终,现在这口棺材老人用不上了,还可以留给自己用。”董永才手摸了摸棺木说,“虽然老人是聋哑人,但她走后,家里还是冷清了不少。”

  董永才猛吸了一口烟斗,向记者讲起和老人相遇的那一天。

  2003年11月26日,晴。上午9时,时年54岁的董永才起床推开房门,看见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走向自家院坝的石盆。老人背着箩篼,衣衫褴褛,佝偻着身子用石盆里的水洗手。

  “你是谁,要找哪个?”董永才朝着老人喊了一声。老人并没将头转过来,依然自顾自地搓着手,洗完手后老人直起身子四处张望,看到了立在门边的董永才,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你是来找人的吗?”董永才又问了一句,老人依然没有回答,只是对着他笑,嘴里只剩下3颗门牙,右眼眼眸花白。这时,董永才才明白过来,老人可能是流浪到自家屋门口的聋哑老人,还有一只眼睛失明。老人的笑容让他没有戒心,将她迎进屋来。

  董永才记得老人穿着一双破旧的布鞋,小腿肿得比碗口粗,手冻得通红。老人进屋后,董永才给她煮了一大碗面。

  吃完后,董永才朝着老人做了一个吃饭的动作,又摸了摸肚子,想问老人吃好没。老人嘴对着空碗又刨了两下,好像在说“想吃”。“我又去下了2两面,老人才吃饱了。”董永才说。

  老人将背篼里的东西一一拿出来———1个桶、1根小板凳、1口小提锅、1把铁勺、3件破烂外套,还有约10斤米。

  “老人兜里还有一个皱巴巴的烟盒,上面什么也没有写,她拿给我们看,以为上面的字是她的家庭住址。”董永才说,他这才知道老人不识字。

  当时,董家的经济条件不如现在,房子为夯土筑成,一家人年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只够填饱肚子。“老人实在太可怜,不管怎么样,要把老人留下过冬,看看有没有家人找来认领。”董永才与妻子儿子商量后,决定下来。

  老人当天在董家洗了澡,换上董永才老伴的衣裳,住了下来。

  相知

  老人拿出百家饭给孩子

  当时,家里除了董永才老两口,还有儿媳唐大凤和两岁的孙子董杰,儿子董兴树在外打工。老人来到家中后,家里每个人的日常分工更加明确———董永才下地种田、唐大凤带孙子,老伴李国桂在家照顾老人。

  今年62岁的李国桂说,一件事让他们决定把老人长久留在家中。

  老人住了一个星期后,一天,她将李国桂唤到身边,拿出自己带来的10斤米,拿起桌上的碗舀了满满一碗,然后用手指了指远处玩耍的孙子,做了一个刨饭的手势———她想让董家用这碗米给孙子蒸碗饭吃。

  李国桂看到这个手势时,非常感动,因为当地有句老话:娃儿吃百家饭,不生病。“老人是个流浪汉,她的米肯定是从很多地方一粒一粒讨来的,她愿意让我们孙子吃她的百家饭,说明她已经把我们当成了自家人。”

  唐大凤说,有一次娃儿打烂一个碗,她正准备责骂,老人抄起她的拐棍就朝她腿上打了一棒,然后把孩子搂在自己怀中,开始抹泪,“这一棒让我的腿痛了几天,但我们明白,老人心地善良,所以我们愿意让她长久地住下去。”

  2003年12月的一天,老人吃完早饭,收拾好自己的行囊,装在背篼里,准备出走。董永才看见了,立马拉住老人的胳膊:“你要去哪?”老人胡乱地打着手势,嘴里“咿呀”地叫唤。

  董永才叫来老伴和媳妇,都劝不住老人,只好望着老人慢慢远去……

  相认

  把老人当作自己亲人

  一个星期后,老人再次出现在董家院坝,衣服脏了,脸上沾了泥土,手冻得通红,小腿和上次一样冻得比碗口还粗。

  这一次,依旧是董永才在门口迎接老人。“我的眼泪都差点掉下来。”董永才说,他将老人请进屋,拿出盆子点燃柴火让老人取暖。

  老人没有立马坐下,颤抖着双手从口袋里拿出厚厚一叠角角钱递到董永才手中,每张钱的面额没有一张超过5角,加起来是4元钱。这个时候,老人的眼泪掉了下来,董永才将她抱在怀里,眼泪也跟着往下流。

  “当时我就想,这次不能让老人再走了,我们就把她当妈来养!”董永才说,她出走肯定是寻亲失败,身上的4元角角钱说明她已经走投无路了,她能再回来就是对董家的信任,董家一定不能辜负她。

  董家人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走亲访友都带上她,每年过年小辈子发过年钱都会送到老人手中。“虽然只有一两百元,但我们能感觉老人的心中暖意浓浓。”董永才说,每年拿到过年钱,她手都会颤抖,眼泪往下掉,“我们知道她是想家了,但我们也会给她说,这里就是你的家。”

  相依

  老人成了家里的一员

  2006年董永才的老伴李国桂查出股骨头坏死。2009年,全家把李国桂送到巫溪县人民医院救治。

  一天,老人拉着董兴树的手,比划着要去医院看望李国桂。家人满足了她的愿望。在医院里,老人握着李国桂的手,眼泪就一直往下流。“我们都明白老人的心意,只是她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表达出来,我们很感动。”李国桂说,自从她住院,老人都会隔三岔五地来看望。

  2010年6月的一天,老人突然左眼不适。在医院查出患上角膜炎,治疗花去近4000元。

  由于李国桂和老人生病,以及后来翻修房子,董家欠了近15万元债务。“我们现在就是想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养猪和养鸡慢慢还债。”董永才说。

  家里没有老人,我们有些失落

  记者:为什么要收养这位老人?

  董永才:因为这个老人家非常喜欢家里的小孩,把孙子当自家孩子看待,我们十分感动,觉得她是一个善良的人。父亲从小也教导我好人有好报,我们一家商量之后就将老人留了下来。

  记者:做10年好事,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董永才:当我们认可这位老人,把她当作我们的家人,这件好事就变得有惯性,当做一件好事成为惯性之后,就不会觉得困难了。

  记者:你老伴生病负债累累时,收养的老人眼睛又出问题需要花钱救治,会不会感到一丝后悔?

  董永才:不后悔,老人家年纪这么大了,我们要对人家负责,做什么事都应该善始善终。

  记者:老人走了之后你们生活有什么变化?

  董永才:天气好的时候,老人喜欢在院坝晒太阳,现在老人走了,院坝里没有她的身影,我们感到有些失落。老人牙不好,我们每次煮饭都会把饭煮得很软,现在会慢慢把饭煮硬一点,来恢复我们自己的习惯。

  记者:想对老人的家人说些什么?

  董永才: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两家人身上,很有缘分。我们今后一定要常走动,一来增进两家感情,二来我们也可以经常看望老人。(记者 冉文 记者 任梦 汪一阳 通讯员 刘晓莉 姚成 实习生 廖雪源 摄影报道)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