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百日 浙商述说抢滩故事

2014年01月07日 08:47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百日浙商述说抢滩故事

  正如一个初生的婴儿,中国上海自贸区昨天刚满百天,褪去了神秘面纱后,迎接各路投资者的目光。

  100天前,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成立,28.78平方公里的区域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引人关注的一块改革热土。

  想要分“改革红利”一杯羹的浙商前赴后继:比如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后,温州商人孙宝华拿到企业注册申请第一号;温州商人陈曙和阿礼尔网络公司成为获得自贸区营业执照的第一家网络企业……100天来,这块被称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试验田,挑起了浙商对经济前沿的敏感神经。

  “本来排在我们前面有7家企业预约,不过那天上海下大雨,那7家企业都没有去成。”3个月前,36岁的温州人陈曙和他投资的网络公司,幸运的成为拿到上海自贸区营业执照的首家网络企业。

  80后浙商毛显阳:

  自贸区意义等同改革开放2.0

  1月2日,上海,风和日丽。30出头的浙商毛显阳驾车沿着杨高路一路向北,跨过一道横架在八车道上的巨大拱门,上面标注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中英文双语标识。自贸区到了,没有围栏,没有边界。

  2012年,毛显明就在这里(当时还是外高桥保税区)注册了上海达三江集团,该集团主要从事办公、文具、电子类产品的批发零售业务,他任董事长。

  “当时注册主要考虑到一些税收上的优惠。”毛显阳是个实在人,他后来发现这里对内贸企业优惠力度偏小,实际受惠微不足道,“我感觉这里更支持进出口企业”。

  自贸区正式挂牌后,这个地方一下子热了。“几乎每天接到浙江老乡的咨询电话,问企业注册,问投资机会。我有点懵了,那还是我熟悉的外高桥吗?”毛显阳说,自己“起了个大早占了坑”,有点庆幸。

  不过从接下来陆续释放的政策信息看,毛显明觉得自己高兴得太早了。

  “开始那两个月确实有点失落感。”毛显阳从事的批发零售行业,虽然一年有四五亿元的销售额,但和跨国大企业、大机构相比,还是有点小儿科。而与金融、通信等业务相比,零售行业还是处于传统一线。

  但是,这种小小的惆怅,很快消失了。“大家比较心动和兴奋,特别对我们这些年轻浙商来说,没赶上第一波改革开放,自贸区在我们眼里,意义等同于第二次改革开放。”

  萌动之余,毛显阳又有点迷惘:如何抓住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业。

  自贸区的机会在金融领域比较多,很多新注册的企业都是冲着这个去的,其中不乏他的很多同乡,但是毛显阳止步了。“搞金融我是门外汉,没找到合适的专业团队,我不敢碰。”

  商业地产,毛显阳曾心动过。他的一个朋友,前两年在这里买了大型仓库。因为企业抢注热,外高桥一带的仓库租金三个多月前是1~2元/平方米/天,现在租金上涨了60%~80%。这位朋友把仓库分割租赁,还供不应求。写字楼更是炙手可热,租金原先是2~3元/平方米/天,现在涨了三四倍。“好的商业物业可遇不可求,我还在等合适的机会,毕竟前期暴涨,已经透支了。”

  如何让自己的主业能搭上自贸区的顺风车?让毛显阳喜出望外的是,跨境电子商务对他们这样的贸易型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做海外代购业务,我们有客源优势,在国内有40多家大型门店客户资源。产品方面,本身就有很多进口货源。做出口也没问题,现在已经跟韩国、日本等客商在洽谈中。”毛显阳说,比较可行的是“前店后库”。平时的展示和交易可以放在自贸区外,仓库放在自贸区内,成交一笔再交税,省了中间环节,也可以省却大笔垫交关税带来的资金成本。

  2014年刚到,毛显阳就有点迫不及待,笔记本上,他把融入自贸区、开拓跨境电子商务写入公司发展重点。在他看来,上海自贸区对企业来说,是挂在眼前的一张大饼,这饼能摊成什么样,需要火候,需要很多佐料(自贸区具体政策、细则的落实),当然更关键还要看摊饼者(企业)的手艺和思路。

  拿到网络企业首本照的陈曙:

  有点运气,大雨挡了前面7家

  “自贸区,我来了!敢想,未来才精彩。”3个月前,当36岁的温州人陈曙在自贸区喊出这句话时,很少有人能读懂他的内心:自贸区让他的保险网梦想有了新的起点。从那天起,他和自贸区管委会的合影就成了他微信的封面照。

  最难忘的日子定格在2013年10月11日。当天上午,陈曙和其他4位温州商人投资的“阿礼尔(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将上海自贸区第一张具有范本意义的外资营业执照收入囊中。该执照核准号为“41000002201310090001”,注册资金300万美元,该公司也是拿到上海自贸区营业执照的首家网络企业。

  “拿第一不是我们的目标。” 说起这个“第一名”,陈曙直言是机缘巧合。

  10月8日早上8时,陈曙的合伙人方玉书在就赶到现场递交了申请材料。“本来排在我们前面有7家企业预约,不过那天上海下大雨,那7家企业都没有去成。”

  “我们风雨无阻到了现场,很巧就排在了第一个。”自贸区服务大厅的大厅设置让陈曙眼前一亮,与其他地方的办事大厅不同,那里的36个窗口不挂铭牌,也不标明属于哪个部门,这是自贸区“一口受理”办事流程的体现。3天后,公司就收到了去领营业执照的通知。“原来预计10月25日才能拿执照,没想到大大提前了。满打满算,前后只用4个工作日就办妥了所有的程序,可谓闪电速度。”陈曙说,他们很幸运地成了第一家获得自贸区牌照的网络公司,而且还是从事互联网金融的公司。

  阿礼尔公司是一家以离岸金融的形式成立的外资公司,之所以能拔得头筹,跟上海自贸区的一些政策有关。陈曙专注金融领域,早在挂牌前对政策就有一定期许,提前着手准备。在自贸区挂牌同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业8项支持措施, 其中提到同时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等也均被提及。

  该公司成立的初衷是融资需求和整体投资重组。前不久,该公司拿到了著名的美国启明创投(曾投资过小米公司)A轮投资,注入大家保保险网项目。

  率先拿到执照,已经是享受到了自贸区的改革红利。陈曙开了个玩笑:广告费省下了几个亿都不止。

  首单效应正在慢慢显现。这几天,陈曙忙着奔波在上海、温州等地给公司管理层培训,一个培训从早上开始至晚上10点结束,其他股东也分头跟金融公司谈合作。公司刚刚在装修另一个大办公室,眼看又要进驻一拨新人,扩大业务。

  对于新公司,除了融资需要,还会做什么?陈曙表示,金融在自贸区的动静和声响目前是最大的。接下来会在保险服务类方面做更多探索。

  温商周星增:

  两个金融梦希望在此实现

  在自贸区“改革红利”中,浙商难掩金融偏好。温州籍商人周星增亦是如此。

  周星增是上海建桥集团董事长,旗下上海建桥学院是一所地处上海的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为了学校进一步发展,学校最近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工程。新校区地处上海临港,处在时下正热的自贸区概念区域。

  布局临港谋于2012年,早于上海自贸区的规划与设想,属于“无心插柳”。然而,周星增亦“有意栽花”——借助着未来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他希望能成立一家“教育银行”。

  “民营企业要办教育,先天就被掐断了一条融资途径,自然千难万难。”周星增说到这里有点沉重,尽管建桥临港新校区已列入上海市政府《临港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任务,但新校区仅一期投入约需24亿元人民币的资金量不是小数字,他正通过转让集团优质资产和置换老校区等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

  “全世界没有一个‘教育银行’,因为其他国家都有为教育提供融资的基金。我们的教育产业发展中,民营机构严重缺位,与国际上民营教育机构挑大梁的情况比起来,实在是太落后了。”上海自贸区为周星增实现心愿提供了可能性。

  “找几个投资教育或者大学办得好的股东,完全可以把民营教育银行做起来。我想作为民营教育银行的发起人介入自贸区金融创新,在这个产业十多年了,我很清楚民营教育机构的需求。”周星增说,三个多月来,这个想法在他心里回荡了很久,越想越有劲道,“现在就等具体的细则。”

  除了教育金融梦想之外,周星增还有个传统的金融梦。不过在这点上他保持一贯的审慎:“我们和均瑶集团正在筹备成立一家民营银行,待自贸区的体制改革和法律建设初成体系后再考虑吧。”

  扎根上海多年,这个家门口的自贸区在周星增看来是集团跨越发展的新支点。他还计划把集团旗下的石油贸易公司、浙江建桥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注册到自贸区去。作为“非公36条”出台后批复设立的第一批民营能源企业之一,建桥能源早于万向集团和广厦集团拿下舟山油储项目,然而至今产值不大,因为国内石油贸易行业的税费较高。把建桥能源迁到自贸区内,也是想借政策之力发展,“贸易自由,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本报首席记者 罗凰凤)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