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齐鲁晚报:治霾别拿“连续三天”当硬杠杠

2014年01月07日 13:02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6日,山东17市有4个进入全国空气最差十城名单,9市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程度,大范围雾霾卷土重来。

  连续两天重污染,第三天预测还是重污染,不少市民提出疑问:为何还不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刹住攀升的污染指数?这样的疑问并非首次出现,去年年底连续出现重污染天气,气象与环保部门的回应是:根据重污染应急预案,环保和气象部门必须预测到连续三天(含)以上发生重度污染天气,才能发布预警,启动响应。不启动应急预案,是因为污染程度达不到启动的级别,并且很快就会有冷空气来救急。

  自从去年1月我省爆发大范围连续雾霾以来,几乎每一次雾霾的退去都和冷空气密不可分,不少人因此调侃“好天基本靠吹”。雾霾“来”系人为污染造成,“去”却要“靠天吃饭”,不能不说是种讽刺。雾霾袭城,市民在呼吸难受、胸闷咳嗽甚至患病时,迫切希望政府能立刻采取强制性措施减少污染的排放,缓解当下的“郁闷”,殷殷期望的应急预案却卡在不满足“预测连续72小时重污染”条件上难产。在此期间,企业照样排污,汽车照样排放尾气,本已“负重累累”的空气继续累积污染物,直到冷空气到来解围。

  实事求是地说,为了迎战雾霾,去年山东出台了《山东省2013-2020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一期行动计划,各市也推出了具体的落实措施,去年底省政府更与各地政府、省直有关部门联合签订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书,立下“全省大气质量逐年改善”的军令状,决心与力度不小。作为治理措施之一,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拟定时被公众寄予厚望,实施之后却屡次因为“该启动不启动”遭受质疑和诟病。

  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连续72小时”不应成为阻碍应急预案启动的硬杠杠。要让应急预案真正发挥及时雨的作用,一方面,气象和环保部门应该努力提高空气质量预测的精确度,以便及时启动预案;另一方面,当雾霾确实严重困扰公众时,有关部门是否可以灵活机动一些,适当降低启动预案的门槛,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让几小时的时差拖住控污治霾的步伐,让老百姓产生“驱霾只能靠冷空气”的看法。毕竟对饱受雾霾伤害的老百姓来说,就算最后驱霾还得靠天公,通过人为控制,能少呼吸点污浊空气也是好的。(评论员 廖雯颖)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