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郑州日报:评比乱象何时了

2014年01月14日 10:28 来源:郑州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谁出钱多谁就能排在前面”;诚信企业的评奖邀请函规定,获得3A级诚信的企业要交10万,2A级要交5万……苏南某企业一个月收到20多份邀请,一年花费百万元应付评比。其宣传部长说:“我们是能推就推……材料+金钱=荣誉。”(1月12日《人民日报》)

  岁末年初,各地一些酒店、展厅等场所,各类评选评奖令人目不暇接,“全国知名品牌”、“全国行业百强”,甚至还有“世界知名品牌”。一些评比多数需要企业缴纳数千元到几万元的费用,例如诚信企业的评奖,也是只要给钱就能获奖。谁出钱多谁就能排在前面,出钱多少与诚信级别成正比,荣誉赤裸裸地沦为了金钱的奴隶。

  乱象丛生的背后,不仅让参评企业吃不消,也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疑团待解。为何奖项名目越来越多?为何评奖机构越来越多?这些奖项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有何意义?一连串的疑问迫使消费者对各类评比、奖项产生了怀疑。怀疑的结果就是最终导致不信任,当消费者普遍对奖项不信任时,评奖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说,这样的评奖就会沦为机构和企业自玩自耍、自欺欺人的把戏,不要也罢。

  从调查来看,企业不胜其扰,大倒苦水,显然深谙其中的道理。既然不满于现状,为何还要参加没有公信力的评比呢?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一年百万元的评比投入,究竟能换来多大的回报?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拒绝了某些机构的邀请,企业就会遭到各种手段的要挟。甚至有些评比“来头大”,挂着政府部门的名头,还有退休官员当顾问,这样的评比企业更要审慎考虑参加。于是,评比就变了味,奖项只是一个噱头,参评费本质上就是公关费,维护好双方关系才是真实目的。

  乱象丛生的评比不仅仅在企业中存在,在社会其他领域中也或多或少存在。尤其是在党政机关中,决不允许这样的乱象存在。前不久,《人民日报》就曾撰文警惕评比再次泛滥。回首一年的过往,经验需要总结,成绩需要表彰,年终检查评比作为许多部门和单位的惯例,会否打着这样的幌子让各种不正之风卷土重来,败坏我们已经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企业需要社会认同,同样其他社会主体也需要社会认同。如果有公信力的机构评选出客观公正的排名,评选程序公开公正,不向企业变相要钱,不会谁给钱多就给谁颁奖,相信大多数企业是愿意参评的。这样的评奖,企业心甘情愿,消费者也会埋单,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正向成长,整个行业也会因此健康良性发展。反之,则将企业和整个行业推向泥潭,步入恶性循环的轨迹。因此,整治评比乱象迫在眉睫,剔除那些不负责任、巧立名目的评比机构,还企业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还行业以清新向上之风,就是还中国经济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宋 华)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