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羊城晚报:“火车票涨价论”为何遭拍砖

2014年01月14日 15:20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茅于轼的“火车票涨价论”一出,网友迅速反应,不出意外地引来板砖无数。在网易的数千条跟帖当中,批评的声音占了绝大多数,支持者寥寥无几。

  然而,冷静而认真地审视茅于轼的观点,就会觉得不无道理。火车票涨价的确对分配铁路交通资源有好处。并且,茅于轼的观点有一个前提,即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而价格对资源调配所能起的杠杆作用,也的确是经济学界的一大共识,许多紧缺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是通过价格来调控的,而紧缺的铁路交通资源,当然也符合这一经济理论。

  但是,批评者并不会以经济学的理论与之辩驳,他预设的“经济学角度”不再是前提。也就是说,他的观点不再只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而被放在更广泛的领域来评判。而单纯在经济学方面的正确观点,未必通用于其他领域;一定语境下的正确观点,离开了这一语境,也许就失去了讨论的基础,因而也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了。

  批评者会认为,火车票涨价让富人畅通无阻,让穷人的回乡之路变得更加艰难,纵使有货币补贴,但买不来一家人的团圆。涨价是选择性的服务,是见钱眼开的行为。因此,茅于轼遭网友拍砖并不意外——只要他被认为是在替“富人说话”,就势必引发更多人站在“穷人”的立场上进行反击。

  不管茅于轼的观点是否正确,假如只是当作一个经济议题,就存在广泛的讨论空间,说不定真能讨论出一个解决“一票难求”的好办法来。假如失去了这一前提,在议题中掺杂进太多的其他因素,则此议题再无理性思考的空间。如此一来,任何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都有可能胎死腹中。(王攀)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