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实施378项工程 确保城西短时强降雨交通不中断

2014年01月30日 08:49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2013年末,浙江吹响了全面治水的集结号。昨天,《杭州市城市防汛排涝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也正式获批实施。

  市里给出的承诺是这样的:2014年主汛期前,实现城西地区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道路交通不中断,居民家中不进水目标;2016年,实现城区达到十年一遇防涝标准,重点区域达到二十年一遇防涝标准,城市干道交通不受严重影响;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交通不中断,重点路段不积水的总体目标。

  今年是治水的开局之年,作为主管部门,杭州市城管委在防汛排涝、清水治污、饮水节水这些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上会有哪些动作?

  今年要实施378项工程

  城西短时强降雨交通不中断

  还记得去年“菲特”台风期间,积水淹没了大半个杭州城的景象吗?当时,有网友调侃:邀请大家一起来杭州看海。今年,再碰上暴雨倾城,杭州还会水漫金山吗?

  昨天,记者从杭州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了解到,根据《杭州市城市防汛排涝三年行动计划》,今年主汛期前,要实现城西地区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道路交通不中断,居民家中不进水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杭州市城管委、市建委、市林水局等部门今年要实施378项工程计划。其中:河道整治及断头河打通工程58项,水利骨干建设工程20项,铁路涵洞积水治理14项,城管防汛专项212项,住宅小区积水治理39项,小流域综合治理11项,萧山区防汛排涝10项,余杭区防汛排涝14项。这其中,140项工程要在主汛期前完成并发挥效益。

  目前,杭州市城管委已下达了今年防汛排涝工程第一批计划。其中,德胜东路、天目山路、学院路等道路积水治理73个;庆春立交、凤起立交下穿道及雨水泵站改造等桥涵积水治理5个;翠苑二区、翠苑三区等住宅小区积水治理27个;河道闸站提升改造45个,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初步设计和设计会审;河道清淤疏浚18条(段),已完成勘测。这168项工程都预计将在主汛期前完成。

  这些项目中,有不少是之前“菲特”台风时期的重灾区。比如九莲新村住宅小区、天目山路延伸段道路、登云路等。(详见链接)

  47条河道要摘“黑臭”帽子

  5条河道创建生态样板

  盈盈碧水绕,婷婷景观错。这是许多人对小河流水人家的期冀。不过,看看我们身边的城市河道,很多河水的水质还不尽如人意。

  今年,杭州要在去年消除了30条黑臭河道的基础上,再帮东新河、同协河、花园桥港、阮家桥河等47条城市河道摘掉“黑臭”的帽子,并创建中河南段、北大河、东风港、康桥新开河、西环河这5条生态示范河道。其中,江干区丁桥区块、下城区东新区块、城西申花区块的城市河道全面消除黑臭现象。

  今年,杭州还将继续在截污纳管这项工程上下功夫,全年完成300个排水口、300个污染源点、3万吨/日污水截污纳管量,实施申花区块婴儿港、祥符区块园中河、上塘区块神龙桥河、西环河、虾龙圩、三墩片五里塘河、肖家桥河、东城河等沿线的截污纳管。

  另外,为了提高城市河道防汛行洪能力,今年还将完成30条(段)30公里城市河道30万方清淤疏浚量,实施上塘河、中河、东河等城市河道清淤疏浚。

  完成“一户一表”改造1万户

  284公里老旧管网应改尽改

  今年,杭州还将继续积极实施主城区供水水质改善实事工程,2014年完成多层住宅“一户一表”入户改造1万户,开展高层住宅“一户一表”改造试点。

  其次,在节水方面,杭州将在现有2000家已纳入计划管理单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计划用水覆盖面,并向学校、特种行业等延伸,确保2014年底非居民用水计划用水率达90%,超计划用水加价费实现应收尽收。并且创建节水型居民小区10个,确保5%以上的居民小区达到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的要求。

  同时,今年,杭州还将继续推广和应用节水器具,完成杭州市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调查,并启动节水器具配件改造工作。

  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管网漏损率,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杭州还将对284公里老旧管网中具备改造条件,实施应改尽改。2014年完成秋涛路、飞云江路、西溪路、庆春路(部分路段)、凤起路(地铁改造路段)、之江路(部分路段)的老旧管网改造。2016年底前,对材质为灰口铸铁管与预应力水泥管、 直径30厘米(含)以上的老旧管道进行改造。(本报通讯员 李敏吉 高媛媛 封豪华 陈逸峰 本报记者 孙晶晶 刘焜)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