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求理解”不如“求查岗”

2014年02月07日 13:5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马年首个工作日,你到岗了吗?

  对公务人员来说,这个年过得确实有点不一般,因为流行“全民”给公务人员 “查岗”。从大年三十,“探营”假日办的热线不停,到整个春节前后,公务接待少了,公款宴请也收敛了。这一“年节之变”也许意味着,过往种种“惯例”,恐怕也要跟舌尖上的油水、车轮上的浪费一样,在无处不在的监督中成为过去式。今年,加入“查岗”行列的不只是群众,多个地方的纪委监察部门也动了真格,早早发出通知,除夕那天,谁脱岗就会受到通报直至查处。

  但是,面对从上到下的“查岗”行动,被查的政府机关、公务人员难免有点委屈。“八项规定”以来,约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公务人员既有实际利益受到影响的不安,更有收入待遇被外界妖魔化的尴尬。这些也引起了一些公务人员的困惑,有的甚至新年发愿:“希望马年马上有理解”。

  “全民查岗”与“求理解”的碰撞,是政府改革过程中的一种阶段性现象,也反映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心理差距。从社会理性的角度讲,增进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必须的,社会各界应当为此而共同付出努力。对于将公务人员待遇与贪官享乐等同的认识误区,尤其需要澄清。从某种角度讲,关心爱护干部是必须的,尤其是对基层公务人员,更应加以关心,给予其相应的工薪待遇也理所当然。但这跟抓作风建设是两码事,不应混为一谈。

  从现实角度看,单纯的“求理解”难以消弭社会的信任缺失,“求理解”根本上还靠办事机关和公务人员自身过硬,真正转变观念,改进作风,经得起一次次明查暗访,能够提供与社会发展水平相称的公共服务,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真正理解。对于政府机关、公务人员来说,全民监督、上下“查岗”是大势所趋,“为官不易”或是常态。

  类似除夕多休半天这样的事,是小事,甚至可以说是人之常情。但到了党政机关,就小事不小,甚至事涉诚信,事关形象。半年多来,中央抓的作风问题,很多是小事,但群众为什么叫好,因为小事具体,抓得实在,而且这些小事改了,往往还能带动更大的事的变革。

  群众心里有杆秤。群众每天遇到的事,多是具体小事,但小事直接关系他们的喜怒哀乐,关系生活的幸福指数。有些机关的同志,对群众的小事不上心,不负责,还不以为然。要知道,在群众眼里,这些就是天大的事,他们小事上的无助与无奈,足以使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总体形象产生负面认知。群众的意见和反应往往并不只针对个人,而是对整个干部队伍。

  群众的感知是真实的,群众的认识是具体的。在群众眼里,我们党政机关的每一位同志,其言行就是党和政府的态度,其举止就是干部的整体形象。

  马年上班第一天,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开始了,第一批也将“回头看”。公务人员群体不妨自我加压,从“求理解”转变为“求查岗”,以转变作风、务实为民的实际行动,接受监督、经受考验。拿出“求查岗”的底气和勇气,群众就会慢慢“有理解”,公务人员群体的形象也会不断提升。(施平)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