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年轻人过年邂逅温暖的“烦恼”:催婚聚会发压岁钱

2014年02月10日 09:32 来源:银川晚报 参与互动(0)

  马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刚一上班,很多人感叹:对于春节,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鸭梨大”——发压岁钱,各种“被催”以及形形色色的聚会。

  压岁钱掏多少,讲的是平衡

  小张是一个80后,前年进入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今年过节不发年终奖,放假前,小张就开始犯愁,这过年的压岁钱怎么办?

  2013年,小张在银川按揭买了房,每月工资,除了吃喝、日常开销,剩下的基本都还了贷款。临到春节,要给父母准备礼物、置办年货、来回车费……少说也得几千元。小张说,自己还没结婚,只给几个亲戚家的孩子发压岁钱,去年,他一共发出1500元的压岁钱,其中,大部分还是父母“支援”的。

  相比小张的“没钱”,刘女士最头痛的是压岁钱到底该发多少?起初,刘女士想着,所有亲戚家的孩子都一视同仁,每人200元,可是到发钱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孩子他舅一进门就塞给他500元,我也不可能少给。”刘女士说,每次都等对方先“掏钱”,然后再见机行事,寻求一个“相对平衡”。

  最终,刘女士的压岁钱账单就成了这个样子,支出了7个200元,2个500元;收入12个200元,1个1000元。收大于支,刘女士说,有几个孩子在外地没回来,完了再买些玩具“补”回去。

  拜年遇“被催”,恨不得赶紧撤

  放鞭炮,吃好吃的,收压岁钱……对于很多80后、90后来说,过年的意义仿佛永远停留在了童年时代。如今,放鞭炮顶多是意思一下,面对美味佳肴又害怕吃胖,至于压岁钱,更是一场“智力战”。过年没了儿时的欢乐,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被催”。

  李伟(化名)今年30岁,还没有结婚,回到家后,走亲戚、拜年的任务就交给了他,每到一家,李伟都恨不得放下礼物就走。“坐着坐着,亲戚就会问到结婚的事。”李伟说,对于“被问”,他也研究过网上的攻略。最后他还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一定要主动说话,掌握话语的主动权,“比如问长辈的身体怎么样啊,每天呆在家里干些啥啊,再聊十分钟左右,然后主动撤离。”

  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80后、90后,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遭受到了“被问”和“被催”,结过婚的被问什么时候要小孩、没结婚的被问有没有对象、有对象的被问什么时候结婚……公务员小温说,不管怎么回答,都会有一个为什么等着你,比如,你没有对象,就会被问为什么还不找?还没有结婚,就会被问为什么还不结?

  “回家真该带本《十万个为什么》。”小温开玩笑说,碰上爱问的亲戚,叫他们自己翻书去。

  同学们聚会,熟悉又陌生

  除了应付不完的问题,做销售的田先生发现,今年的聚会也格外多。

  田先生大学毕业五年了,每年过年,都会和关系好的几个同学聚聚,可是今年,田先生收到的聚会邀请多了起来,高中同学聚会、初中同学聚会、复读班同学聚会等等。

  老同学邀请,当然非去不可,可是去了后,田先生总会有种失落感。当年学习成绩好的混得不错,成绩中等的也都进入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成绩不理想的也事业有成。想想自己现在的处境,田先生却怎么也融不进去,仿佛这些同学已经成了陌生人。

  同学聚会,公务员小刘则烦的是个人问题,28岁的她在同学圈里已成了为数不多的大龄剩女,每次聚会,演变到最后,都成了相亲张罗会,似乎每个同学身边都有那么几个“资源”,要介绍给小刘认识。小刘说,真不想每次都成为聚会的“焦点”。

  上班了,总算熬过“年关”的上班族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工作,新的一年里,大家也纷纷为自己许了愿,2014,马上有一切。(本报记者 石永磊)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