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73岁老人异乡磨刀35年 年挣1.2万1万寄回老家

2014年02月12日 09:44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每天,老王扛着30斤重的装备,走街串巷找活


每天,老王扛着30斤重的装备,走街串巷找活

  35年前,因为贫困,他独自一人,背上自制的长凳和磨刀石来到漳州。每天,他都背着这身30斤重的行囊,走街串巷拉生意,35年如一日。尽管腰酸背痛,双手满是老茧,他却说:“劳动最光荣。”

  简单的动作他重复了35年

  这些天,漳州降温了,窗外寒风凛冽,可寒意挡不住王明福的执著。

  早上7点,73岁的他就起床了,从漳州市区客运西站的租房出发,背上30斤重的行囊,开始一天的行程。临出发前,他只在门口的摊点上买了一个馒头和一根油条,水还是自己烧的。

  “磨刀,磨剪子……”这一口操着安徽腔的闽南话,是厝边们再熟悉不过的。市场上,街道边,见到他,大家都亲切地招呼一声“老王”。这让来自安徽的他,心里暖暖的。

  迎来生意,接过刀,一腿架上长凳,老王的工作开始了。先是用磨砂轮抛光,再用磨刀石使劲搓,两三下工夫,这刀就磨得特别犀利。“磨完的刀,是看不到刀刃的,刃尖上还必须呈黑色和青色,要是呈白色,这刀就是没磨好。”老王特别专注地介绍。这看似简单的动作,他却整整研究了35年,重复了35年。

  中午12点左右,老王就到粥铺喝粥,再回家里歇上一会儿。不到下午1点,他又出发了,到晚上7点才回家。

  每年能挣1.2万 1万元寄回老家

  老王早已两鬓霜白,但背起行囊,还像个小伙子。这30斤重的行囊,是他35年前从安徽带过来的。长凳,是他自己挑木头造的,保养得完好如初。磨砂轮和磨刀石,是后来买的,这么多年,老王已经磨坏了五六个。

  厚实的老茧,已在他的手上留下岁月的痕迹。沉重的双肩,也早已被压出两道深深的烙印。但是,他说,“35年来,这身行囊一直陪着我,是我吃饭的家伙,也是我的第二个老伴”。

  磨一把刀,大约要10分钟。价格,也从35年前的3毛,涨到了3元。每天,老王走街串巷,大概能磨10把刀,一年大概能挣1.2万元。安徽老家贫困,他总是给自己留2000元,往家里寄回1万元。

  磨刀,同样也给他带来不少乐趣。老王说,再钝的刀他都磨过,“磨完还特有成就感!”在这位老人面前,容易让人看到从容、乐观和坚定。

  “劳动最光荣。”他说,要一直做下去,等到磨不动了,再回老家颐养天年。 (海峡都市报记者 梁政 戴江海 文/图)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