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羊城晚报:巡视组想听真话需要良好的“言说气候”

2014年02月12日 14:3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中央和省区市的巡视干部应该是最能让贪官污吏坐立不安的人,但这些巡视干部目前也遇到了棘手问题——难听到真话。

  据《人民日报》昨天报道,一位参与过巡视工作的干部表示,巡视中让他最头疼的问题是,一些干部对巡视组不敢或不愿讲真话,谈成绩多,讲问题少;一些干部即便是谈问题,也明显有保留。

  这种状况不难理解:当你向下级了解其上级的问题时,被了解者在无法知道了解情况的人是否可信时,是不可能冒险揭露或者揭短的。事实上,过去就曾多次发生有人向上级反映自己领导的问题,反映的信息却被回传给自己的领导。结果可想而知——反映者的日子再也难以好过了。

  人们对巡视干部的沉默或“拣好的说”,是对权力压力的忌惮。要消解这种忌惮,第一要让了解者获得充分的信任,第二要移除压力机制。

  但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从上级派来的巡视干部大都是陌生人,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得信任。而权力的压力机制,则需求良好的制度设计,包括要有真正的权力制衡,令上级无法一人决定下级的命运,从而解除上下级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官场上有一种“离职露馅”现象,即一些贪官被查办,往往发生在他们退休或离职之后。这种现象证明,当权力压力消除之后,人们的心理压力也就随之消解了,就敢于如实反映前任领导的问题了。

  当巡视干部向人了解同级干部的问题时,也同样难听到真话。这时,被了解者的压力则是来自“情面禁忌”或者“义气禁忌”:大家都是同事,没有必要撕破情面,给人留下“不讲义气”的印象;除非这个同级是竞争对手,除非其问题严重伤害自己的利益。这解释了权争为什么成为反腐突破口的问题。

  权力压力、情面禁忌和义气禁忌使人们对贪腐和违纪问题保持沉默,久而久之,形成了沉默气候,从而出现“不管发生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发生”的缄口共谋。

  传播学上有个术语叫“沉默的螺旋”,说的是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因为害怕孤立,他便不太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这一理论建立在人的从众心理和趋同行为之上。观念的力量来源于社会对被禁止的观点和行为的严刑,来源于个人对孤立的恐惧。

  这一传播理论也适合于分析人们对贪腐沉默的原因:大多数人都不敢说、不便说、不想说、不能说,那么我也就不去当“千里走单骑”的异群者了。

  但这样的沉默是一种可怕的寂静。马丁·路德·金说:“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的可憎言行,更是因为好人的可怕沉默。”“看到真相却一言不发时,便是我们走向死亡之日。”

  马丁所说的道理不难理解,但真要打破沉默,需要整个社会的“意见气候”的烘托——有一个让言者没有压力、没有畏惧的环境,让言者有更多的表达通道。

  实际上,我们目前的“意见气候”还不尽如人意:那些说一般真话的人都往往被视为“异群者”和“异己者”而遭到孤立和压制,更不用说敢说领导真话的人了。

  然而在“意见气候”还不够良好时,我们还有一种补救办法,这就是不囿限于巡视干部,而利用更多的表达通道,尤其是网络通道,来获取更多的真实信息。现在,“沉默的螺旋”理论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来自网络传播,因为在陌生化传播环境中,许多忌惮和禁忌会出现反“螺旋”状态。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