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羊城晚报:阿姨办网银“遭拒”背后的真纠结

2014年02月12日 14:41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社会进入智能化、网络化时代,后生仔是如虎添翼:开网店、微信直博、网上购物,好不得意。而老年人却常惶惶然如困在“网”中的鸟儿:手机都成了触屏式,想打电话常寻不着号码,而要买按键式手机又难觅踪影;银行总排长队,柜员机倒闲着,但那自助操作总让老者发怵,于是,银行大厅成了老人聚集的“上班”处。昨日报载,有位年逾50的阿姨想开网银户,居然两次遭银行婉绝。

  虽说银行拒为阿姨办网银是个善意的误会——担心老阿姨误入网络骗局,但背后映衬出的问题仍不容忽视。那便是在智能化网络化的社会语境中,老人们的困扰、惶恐和不适,乃至日常生活的现实窘境谁来关心,有谁扶助?

  一个社会,如果仅仅因技术门槛而将人分为三六九等,或者科技进步的恩泽不但没有惠及每一位公民,反倒令某个群体身陷困境,它就绝非一个理性而以人为本的社会,甚而可以说,社会的公平公正理念已出现了偏差和疏漏。

  而老年人的纠结在于,不是他们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而是知识构成及诸多主客观的门禁,将他们困在了“网”中;也不是他们抗拒时尚,排斥现代技术,而是拜师无门,求“艺”无路。如果把这个问题置于老龄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审视,其现实迫切性便显得愈发突兀和强烈。况且,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人们的预期寿命更高,老年人口会愈来愈多,而技术升级、替换的频率却会大大缩短,今日后生便是未来的长辈老者,也将面临新的“技术不适症”。所以,老年人如何融入新的生活技术环境的问题将周而复始。

  若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作为技术生产和提供者,不应忽视老年人这个庞大的群体,社会甚至可考虑立法规范公共产品提供者在新技术应用方面须兼顾老少各方的适应需求;二是作为社会管理者,应为老年人设立学习“进修”的场所和手段。比如多年前,在互联网兴起时,新加坡就曾举办老年人电脑录入学习班等,还举办发送电子邮件等网络应用比赛,以吸引老年人参加,便可资借鉴。总之,在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尽量不让老年人在新技术革命大潮中掉队落伍,不仅有赖于老人们自己的努力活到老学到老,还有赖于社会在这方面的机制建构,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福利”。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