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2013环境质量:PM2.5机动车"贡献"1/4

2014年02月14日 10:2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略有上升 但仍然在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中浓度最低

  广州市2013年社会治理热点工作回顾

  广州去年有多少天是重污染天气呢?PM2.5的浓度又是多少呢?河涌水质是否有所改善?昨日,市环保局公布了2013年广州的环境质量情况,其中显示广州去年没有出现重污染天气,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略有上升,但仍然是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中浓度最低的。与此同时,广州将对燃煤电厂进行趋零排放改造,并在年内完成1000台燃煤小锅炉的清洁能源替换工作,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

  整体情况:全年105天超标 中度污染15天

  2013 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60 天, 同比增加4 天,达标天数比例为71.2%,同比增加1.3 个百分点,其中优81 天、良179 天、轻度污染90 天、中度污染15 天,未出现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而2012年有3天重度污染,环保部门认为整体空气质量略好于上一年。

  在监测的6项指标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臭氧都呈下降趋势,但市民关注的PM2.5和PM10浓度比2012年都有所上升,PM2.5的年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比2012年的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9%;PM10年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3%。

  环保部门表示,去年颗粒物浓度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12月份受大范围不利扩散条件影响,污染物不断堆积,去年12月珠三角9个城市PM10浓度同比分别上升53.6%~131.4%。此外,广州部分工地扬尘污染控制措施未能落实也是导致PM2.5、PM10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加上广州能源结构仍然以燃煤为主,机动车数量仍在上升,且仍然有11.1万辆黄标车在使用,空气治理的任务仍然很重。”

  但记者同时也发现,与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相比,广州去年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5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最高,综合指数最低(数值越低表明综合污染越轻)。

  PM2.5:2017年达标每年需降2.62微克

  据悉,国家和广东省对珠三角各城市空气污染整治工作的考核将以2013年PM2.5浓度为基准,广东省即将印发实施的《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3~2017年)》要求广州2017年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20%。也就是说,要从53微克下降到42.4微克,4年内下降10.6微克,平均每年2.62微克。这一要求,比此前广州制定的达标规划要更加严格,按照达标规划,广州的PM2.5浓度要力争在2025年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也就是说在12年的时间内下降18微克,平均每年1.5微克。而如果按照每年平均下降2.62微克的速度,广州大概只需要不到7年,空气质量就可以达标。

  对于国家和省里提出的新要求,广州能否达到呢?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谢明表示:“对于国家和省里提出的目标,广州会不折不扣落实。

  记者同时了解到,目前广州正在全面加强PM2.5的源解析研究,通过在线仪器对PM2.5的来源进行分析。谢明表示,通过对去年第四季度广州空气中PM2.5污染物来源分析显示,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工业源(33.09%,主要为燃煤电厂、锅炉等)、机动车污染(23.14%)、生物质燃烧(13%)和扬尘污染(10%)。谢明同时强调:“以上四类污染源占PM2.5来源的八成以上,但只因为只是一台在线质谱仪在吉祥路的市监测站进行监测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广州全市的情况。我们力争今年加大工作力度,基本弄清广州PM2.5的构成。”

  酸雨:摘掉“重酸雨区”帽子 频率只有两成

  在6项污染物指标中,历年来持续下降的要算是二氧化硫。2013年,全市SO2 年平均浓度为20微克/ 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比2012 年下降9.1%。近5年(2009~ 2013年)监测数据表明,广州市SO2 年平均浓度逐年下降。与二氧化硫持续下降相对应的,广州酸雨的频率也大幅下降。据悉,酸雨主要是由于矿物燃料燃烧(如燃烧煤、天然气、重油等)产生的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排放到大气中,然后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酸,这些酸溶在雨水中从而形成酸雨。

  2010年广州首次摘掉了长达10年的“重酸雨区”帽子,当年广州市降水pH值为5.06,比2009年上升0.32个pH单位,降水酸度降低;酸雨频率为50.7%(重酸雨区的标注是:pH<4.5或4.5≤ph<5.0且酸雨频率>50%)。2013年全市降水ph值为5.34,比2012年上升0.1个ph单位,降水酸度降低;酸雨频率为23.7%,比2012年减少16.9个百分点,酸雨污染有所减轻。专家表示,这透露出广州电厂、水泥厂、工业锅炉等脱硫效果很明显。

  水环境

  Ⅱ类河涌2条 荔枝湾涌部分时段达标

  市民关注的河涌水质方面,广州自2013 年6 月起发布50 条主要河涌的水质监测信息。2013年5~ 12月,50条主要河涌中2条为Ⅱ类(占4%,为从化市的小海河和增城市的二龙河),2 条为Ⅲ类(占4%,为番禺的龙湾涌和南沙的蕉门河),3 条为Ⅳ类(占6%,为荔湾区的花地河、番禺区的丹山河、番禺区的仲元河),7 条为Ⅴ类(占14%),36 条为劣Ⅴ类(占72%)。而去年5月的监测数据显示,50条河涌中有39条为劣Ⅴ类,从全年8个月的情况看,河涌水质略有好转。

  官涌、南派涌、龙湾涌、大沙河、蕉门河、笔岗涌、墩头涌、小海河、二龙河等9 条河涌稳定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石榴岗河、新河浦涌、东濠涌、花地河、市桥河、屏山河、荔湾涌、庙头涌、文涌、金洲涌等10 条河涌部分时段达标,其余31 条河涌均超标。超标项目以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等有机污染指标为主,呈现明显的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特征。

  全市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全市主要江河水质总体良好,64.3% 的省控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省控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6.7%,未达标断面主要分布在珠江广州河段西航道和后航道。珠江广州河段年平均水质保持Ⅳ类,水质平均污染指数与2012 年同比下降2.4%。

  声环境

  昼间达标率下降 干线两侧污染较突出

  在声环境方面,监测显示,广州市城市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平均值为 54.9分贝, 比2012 年下降0.1分贝,处于较好水平。影响区域声环境的主要声源构成为生活和交通,分别占55.8%和28.8%。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8.8 分贝,比2012 年下降0.1分贝,处于较好水平。

  市区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为63.6%,比2012 年降低2.3个百分点;夜间达标率54.5%,与2012 年持平。各类声功能区中,4类区(交通干线两侧)噪声污染较为突出。

  治理措施

  燃煤电厂将进行“趋零排放”改造

  尽管去年全年没有出现重污染天气,但今年1月7日至8日,广州首次启动了空气重污染二级应急响应,调整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被认为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最有效手段。对此,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昨日向记者透露,广州将逐步关停10万千瓦级以下小火电机组,开展现有燃煤电厂的“趋零排放”改造,推进工业燃煤、燃重油小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力争在2016年燃煤消费量达到负增长。

  据悉,广州在全国大城市中燃煤消费量属于比较多的,大大高于北京、上海甚至重庆。2012年燃煤消费总量在2900万吨左右,而今年计划完成1000台燃煤燃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改造。

  所谓燃煤电厂“趋零排放”,就是在不改变现有燃煤电厂能源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加大环保技改投入,利用深度高效的环保治理技术工艺,使得燃煤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达到同等燃气机组的排放标准。

  恒运热电厂就是广州市此次“趋零排放”的首家试点单位,昨日,记者在恒运电厂看到,该厂对其两台30千万的机组(8、9号机组)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得烟气的综合脱硫效率达到98.7%,出口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下降至30毫克/立方,而现行国家标准中燃煤机组的二氧化硫排放限值为400毫克/立方,燃气机组的二氧化硫排放限制则为35毫克/立方。此外,烟尘的排放浓度也降至小于20毫克/立方的水平。

  工地扬尘:探索扬尘排污收费试点

  鉴于工地扬尘对颗粒物浓度上升贡献巨大,今年广州将强化扬尘污染监管。谢明告诉记者:“我们此前以为扬尘主要影响PM10一类的大颗粒物,但通过在线源解析我们也发现,扬尘对PM2.5等细颗粒物的影响也很大。”

  据悉,市环保局会同市建委等完善扬尘污染源信息共享平台及扬尘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考核通报机制。健全空气轻度以上污染扬尘联动控制机制,当空气出现轻度以上污染时,督促建设工地实施防尘措施,包括增加洒水频次、停止产生扬尘污染工序等。同时选择施工面积较大和污染投诉较多的施工工地完成扬尘实时监控系统的试点建设,并探索实施扬尘排污费管理制度,开展扬尘排污收费试点。

  如何征收扬尘排污费呢?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尽管国家并没有对扬尘排污费的明确规定,但目前国外和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在征收该项费用,“我们已经初步拟定了计划,根据工地的面积、土方量等指标,套入计算公式,征收排污费。”不过,该负责人同时透露,方案还要上报市政府,“估计还要省里批准才能征收该项费用。” (文/记者杜娟 通讯员穗环宣)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