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东启动“乡村记忆工程” 保护地方特色文化遗产

2014年02月14日 13:30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面对城乡建设中一些地方忽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致使大量乡村传统文化遭受毁坏、走向消亡的现状,我省决定今年起大力实施“乡村记忆工程”。2月13日,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称,山东“乡村记忆工程”上半年将进行试点工作,2-3年内全省基本完成。

  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乡村博物馆

  会上,省文物局谢治秀局长说,前不久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我省在全国首创性提出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就是为了加紧保护乡村文化遗产。

  根据目前我省九部门形成的会签文件意见,我省“乡村记忆工程”将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省文物局。成立专家咨询小组,聘请有关专家为顾问。计划从宣传文化专项基金、乡村文明行动资金、文化保护经费以及省、市两级财政,各成员单位投入资金,用于实施“乡村记忆工程”。

  今后我省将保护、征集、整理和展示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历史建筑和构筑物,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传承人口述史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化遗产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建立档案和相关数据库。

  充分发挥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以“民俗馆”“乡情展”的形式,记录乡村的沿革和变迁,在居民和文化博物馆之间形成一种良好互动关系。

  我省还有意成片保护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传统建筑、民居、街巷、祠堂、园林、乡村大院等。

  “乡村记忆工程”本着不新建馆舍,利用现有乡村建筑进行改造布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尊重和保持农村文化的现状。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说,“应保尽保”将是此项工程理念之一,凡是有保护、传承价值的乡村文化遗产都要纳入保护,在数量上不封顶、不保底。

  会上,省文物局谢治秀局长说,前不久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我省在全国首创性提出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就是为了加紧保护乡村文化遗产。

  根据目前我省九部门形成的会签文件意见,我省“乡村记忆工程”将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省文物局。成立专家咨询小组,聘请有关专家为顾问。计划从宣传文化专项基金、乡村文明行动资金、文化保护经费以及省、市两级财政,各成员单位投入资金,用于实施“乡村记忆工程”。

  今后我省将保护、征集、整理和展示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历史建筑和构筑物,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传承人口述史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化遗产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建立档案和相关数据库。

  充分发挥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以“民俗馆”“乡情展”的形式,记录乡村的沿革和变迁,在居民和文化博物馆之间形成一种良好互动关系。

  我省还有意成片保护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传统建筑、民居、街巷、祠堂、园林、乡村大院等。

  “乡村记忆工程”本着不新建馆舍,利用现有乡村建筑进行改造布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尊重和保持农村文化的现状。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说,“应保尽保”将是此项工程理念之一,凡是有保护、传承价值的乡村文化遗产都要纳入保护,在数量上不封顶、不保底。

  居民是主要参与者、管理者和受益者

  谢治秀介绍,“乡村记忆工程”的重要原则是“乡村(社区)自主、专家指导、政府扶持。乡村(社区)居民是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的主要参与者、管理者和受益者。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鼓励和支持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其他文化遗产持有人依托博物馆开展各种文化传播活动,致力于唤起当地民众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进一步培养社区居民的生态文化价值观,提高农民的生态文化素质,引导其开展和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之外的文化产业等各项经济与社会活动。

  乡村旅游将成为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中,让居民致富受益的落脚点。借助当下方兴未艾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契机,将村史、村情、村貌展示给人们看,可创造相当的社会以及经济价值。

  据介绍,对建成后正常对外开放的博物馆,通过绩效评估,将由市、县两级财政对其日常管理运营给予积极支持。“乡村记忆”工程推出之初以及试点单位所需资金,将由省级统筹。近期,上述九家成员单位将举行一次联席会议,安排资金问题。

  谢治秀介绍,“乡村记忆工程”的重要原则是“乡村(社区)自主、专家指导、政府扶持。乡村(社区)居民是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的主要参与者、管理者和受益者。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鼓励和支持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其他文化遗产持有人依托博物馆开展各种文化传播活动,致力于唤起当地民众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进一步培养社区居民的生态文化价值观,提高农民的生态文化素质,引导其开展和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之外的文化产业等各项经济与社会活动。

  乡村旅游将成为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中,让居民致富受益的落脚点。借助当下方兴未艾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契机,将村史、村情、村貌展示给人们看,可创造相当的社会以及经济价值。

  据介绍,对建成后正常对外开放的博物馆,通过绩效评估,将由市、县两级财政对其日常管理运营给予积极支持。“乡村记忆”工程推出之初以及试点单位所需资金,将由省级统筹。近期,上述九家成员单位将举行一次联席会议,安排资金问题。

  各级政府须强化 乡村文化保护

  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在省两会期间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省乡村地域广阔,资源众多,单靠各级政府的力量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力量达不到。因此“乡村记忆工程”欢迎和鼓励社会力量加入,比如探讨将古镇古村变成乡村旅游点的路数。相比农民在认知、管理和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市民或企业若采取租赁、购买等方式,保护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具有明显优势,“乡村记忆工程”实施中将探索其可行性。

  由少平在接受采访时呼吁:“各级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工作中,请强化文化保护的意识,不要轻率动‘拆’的念头。”

  谢治秀介绍,“乡村记忆工程”的全省调查、摸底工作马上将展开,将总结情况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报告,部署实施。根据工作日程,2014年上半年将先在全省找20个村或镇作为试点,借此摸清工作路数,形成标准。年内在全省范围内加紧推开,2-3年内全省将基本完成此项工程。(记者 乔显佳)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