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厦门集美区:60个共同缔造项目启动

2014年02月24日 10:10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0)

  正在改造提升的环杏林湾岸线景观工程,是集美今年共同缔造的重点项目之一。(林志杰 摄)

  车流繁忙的集美大道旁,孙厝农贸市场的改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原先的菜市场是简陋的‘铁皮屋’,经过项目改造,菜市场将转入地下空间,会更干净、规范,地上空间还设计了停车位,很符合实际需求,大家都觉得这是件大好事!”住在孙厝社区几十年,居民孙和成对这个社区唯一的农贸市场改造项目十分关心。

  作为集美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区级示范点,孙厝农贸市场改造项目去年就启动了。孙和成说,街道、社区为此前前后后开了好几次会,就农贸市场改造征求居民的意见,现在,项目结合集美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已经进入施工阶段,不需要太久,一个崭新的社区农贸市场就将出现在孙厝居民面前。

  共同缔造,就是让百姓“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广泛征求百姓意见、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声音,是集美区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过程中的一大亮点。

  两大载体缔造“美丽”

  以打造美丽厦门示范城区为目标,集美在去年就启动了“十大行动计划”85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累计投资4.8亿元。今年,集美再次梳理出60个共同缔造项目,至1月底已全面启动。

  去年,集美区就确立了集美街道浔江社区、孙厝农贸市场改造为美丽厦门区级试点,由镇街主导,以项目推动社区环境美化和品质提升,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因“美丽厦门”建设受益。

  在这2个区级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集美区将以“幸福社区”和“美丽乡村”为载体,在社区和农村再培育10个示范点,涵盖综合整治、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社区治理、富民强村等8个类型,打造具有“领头”效应的示范村居,全面推动美丽厦门示范城区建设。

  “因地制宜”探索经验

  随着共同缔造工作的全面铺开,集美区也正在探索“因地制宜”的共同缔造之路,并结合社会治理创新,更好地完善社区公共服务。

  在浔江社区整体规划改造中,地方宗亲会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前场社区,在乡贤理事会的协助、动员下,村庄多年遗留的污水横流、村路不通、环境脏乱等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些案例也给其他农村社区以启示:应该进一步发挥宗亲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在城市社区,比如集美街道银亭社区,则通过开展网格化管理,探索建立了“网格长”模式,收集和处理该网格居民对社区事务的诉求,提高了居民参与和处理社区事务的效率;在以外来人口为主的高浦社区,建立了城中村出租房“星级”管理模式,实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地管人,让社区更平安、更和谐。

  现在,集美区逐步完善了“以奖代补”机制,并充分发挥工业区、文教区、台商投资区的优势,整合辖区企业、高校、台胞侨胞等各种资源参与共同缔造。

  【区长访谈】

  注重“想不到”的细节

  ——对话集美区区长李辉跃

  本报记者 许若鲲 应洁

  集美的房子很好卖。光是去年,就卖出了179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其中,75%都是外来户。房子卖出去以后,怎么样为“新集美人”提供配套和服务?于是,集美区政府最近委托房地产公司,做了一个大面积的调研,问卷覆盖了道路、水电气、公交等各个方面。

  问卷一收上来,结果让调查者大跌眼镜:原来,未来的居民们在这些打印的问题之外,自己用笔写上了很多其他新问题——“校外教育怎么样?”、“家政公司多不多?”、“附近有没有广场舞”?

  “我们在设计问卷时候,就没想到这些问题。”集美区区长李辉跃十分感慨:“其实,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正是城市生活区别于农村生活的地方,新居民们买集美的房子,就是冲新城区来的。这就是一个启示,面对群众,我们经常有些‘想不到’的细节,只有真正尊重群众的需求,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美丽厦门建设,如何在集美全面推开?对话李辉跃过程中,“尊重”一词总是不断出现——怎么去尊重群众意见,怎么去听取不同利益方的意见,并以制度的形成保障群众的利益,并从中演绎“城市化”的真谛。

  关键词:社区

  尊重群众才能做好社区工作

  记者:集美区是厦门城市化最为快速的区域之一。一组数字表明,最近三年集美新增人口实现“三级跳”——2010年到2012年三年间,区域净增人口从8万人、16万人到2012年的26万人。这样的区情和特点下,集美全面推开美丽厦门建设,侧重点和切入口在哪里?

  李辉跃:集美,正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型,正在快速城市化。新社区不断形成,旧社区不断变化,这时候,居民的意识和政府管理的手段,有没有及时跟上,决定着城市化的成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集美的城市化提供了方向,那就是要通过共同缔造,让人们的意见充分被尊重,形成共同治理、共同发展的方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社区,成为一个最重要的“舞台”。

  有人说,人的一天大约一半的时间是在社区度过的。尤其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后的现代社区,单位人逐渐演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人,流动人口已开始进入社区,总量大大增加。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这就使社区从微观的层面,挑起了造就大社会的重任。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基础在社区”,就是这个道理。

  做好社区工作,前提是尊重群众。反观我们一些镇街,工作上存在着“机关化”的现象,一些基层干部,做事情时没有真正去征求群众的意见,集美区全面推开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道理很简单,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被尊重,是人的一项基本需求,如果没有尊重,哪怕你是真心为他们做事,他们也不一定接受。尊重,还意味着要广泛听取意见相关各方,而不是一方的意见。

  关键词:利益相关方

  广泛听取多方意见实现多赢

  记者:即便是同一个社区的群众,也有不同的利益体,不同的诉求。多方的意见都听进去了,决策才会减少误判。

  李辉跃: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一些探索。乐安中学扩建,需要20多亩的土地,怎么保障另一方——村民的利益?我们通过广泛征求,把操场地下空间开发成停车场,解决了当地村庄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各方都比较满意。

  再比如,厦门火车站改造,3月起每天10万客流要涌入北站,因为集美大道下穿地下通道的改造需要,侨英街道孙厝原来旧的菜市场要拆掉。怎么样让群众从不满意到满意?孙厝菜市场位于集美大道旁边,原先地方比较小,停车也不方便,改造过程中,大家提出把孙厝菜市场改到地下,把路面作为停车场和绿化用地,我们吸收了各方意见,这样一来,菜市场更整洁规范,生意更好做,而且增加了停车位,村民都很欢迎。

  集美在前期一些镇街社区的经验基础上,广泛听取多方意见将成为全面铺开的做法,成为一种大趋势,成为一种常态。尊重就有和谐,和谐就能带来多赢。

  关键词:顶层设计

  推行重大行政决策七大制度

  记者: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已经试点和实践了半年,认真听取社区群众意见,开始成为厦门上下的一种好风气。但在采访中,我们也很关注这样的问题:怎么样通过制度设计和常态化运作,而不是仅仅靠“热情”,让好的风气和做法持续下去、扩展开来?这方面,集美区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探索?

  李辉跃: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场深刻实践。做好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通过制度来保障,形成与共同缔造相配套的体制机制以及方式。

  现在,集美区正在推行重大行政决策七大制度,一是重大行政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解决征求什么人的意见,怎么听取社会各界反应的问题,二是重大行政决策听证会制度,让利益相关者行使否决权;三是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对政府权力形成约束;以及风险评估制度、集体研究制度、实施后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七大制度形成非常完整的链条,保障基础意见被充分尊重,重大项目从生成到完成都有一个严格的保障。

  在创新社区治理方面,我们也在进行体制、机制、方法上的改革,实现队伍的整合,网络的整合,场所的整合,需要的整合。比如说,现在集美已经与移动公司形成战略协议,打造政务网,把60多个信息网整合到一张网上,形成一个小的云,方便资源共享。

  通过“三规合一”,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充分考虑到城市的配套和居民的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项目点击】

  环杏林湾岸线景观工程

  总长26公里,是集美新城核心区最大的生态景观项目,也是集美区建设“美丽厦门”的重点工程之一。项目自2010年10月启动,预计于2015年完工,将沿着杏林湾岸线打造带状公园,沿湾布局有26公里不间断的步行道、自行车道、绿道,配套以景观小品、运动及服务设施。目前,其2.6公里的示范段已建成并向市民开放。集美区建设部门目前正在向市民广泛征求意见,对环湾景观项目进行优化提升。

  “美丽集美·幸福浔江”试点

  浔江社区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故里,是集美学村的发源地。去年,集美区将浔江社区列入美丽厦门建设区级试点,以“共同缔造”为核心理念,以“大规划和小项目并进”为原则,在保留学村风貌基础上,对片区进行整体规划,对老旧房屋进行提升改造,对环境进行优化美化,同步推进“艺术家进大社”、学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将浔江社区建设成“环境美、百姓富、特色明”的品牌社区。

  孙厝农贸市场改造

  长期以来,集美孙厝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差、设施不配套,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期,集美区结合集美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对孙厝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广泛征求社区居民意见,最终确定将农贸市场交易空间转入地下,建立更为规范的市场;同时,地上空间整改为停车场和绿化带,这样一来,既确保了集美大道提升改造的施工、美化了环境,又缓解了社区停车难问题,深受当地居民欢迎。(本报记者 应洁)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