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微信朋友圈沦为商业圈 自拍党、吃货党层出不穷

2014年03月03日 09:36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现在走过来的是微信方阵,看他们左手手机,右手充电器;身后背着一锅心灵鸡汤,胸前挂着佛经和养生秘方,自吟着励志经典和情感小句……”用过微信的人们,想必对此并不陌生。无论是马年春节里的“抢红包”,还是最近走红的手绘版使用说明,都显示出微信已渗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但是,数不清的代购广告、人生哲理、养生保健,却让很多用户一边使用、一边抱怨:微信正变得越来越像微博,而微博也快成了以前的人人网、开心网。

  社交网络,总有走不出的“怪圈”。

  从“加了谁”到“屏蔽了谁”

  23岁的马沫是一位社交网络发烧友,无论是开心网、人人网还是微博,都留下了她“来过”的痕迹。2011年,她又将社交圈子转移到了微信,彼时某互联网公司刚刚推出该社交平台,马沫觉得“新鲜、私密,而又好玩”。

  时间到了2012年3月,微信用户数突破1亿。也正是在这一年,马沫发现微信开始“变味”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在微信朋友圈里“做起了买卖”。原本在一家实体店做高仿奢侈品生意的朋友,琢磨出了其中的商机,开始在朋友圈“淘金”。每到新的货品上线时,朋友的持续刷屏都让马沫烦不胜烦,“一点开朋友圈就是她,每天最少有20条,全都是新品的图片加微信评价的对话截图,简直能建起一个‘刷屏帝国’。”

  对于王璨来说,微信带来的烦恼则远不止于营销。“一大早,就有朋友不知冷热地往群聊里‘端’上几碗‘心灵鸡汤’,无法屏蔽就只能退出”。

  25岁的秦林是朋友眼中典型的“晒”一族,3张风景、1张美食、1张自拍经常是发布内容的固定组合。她承认,通过朋友的评论和点赞,“最起码能获得一些存在感”。

  目前,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亿,随着用户数量的扩大,便出现了爱转发“心灵鸡汤”的A,经常发自拍照的B,时时刻刻晒幸福的C,和爱发“小广告”的D。以至于有网友总结出微信中自拍党、吃货党、养生党、鸡汤党、新妈妈党等10类人。

  在王璨看来,晒“家长里短”已经成了朋友圈里的常态,而以往会问的“今天你加了谁”,现今变成了“你屏蔽了谁”。

  离不开“怪圈”

  在被微信营销骚扰的同时,2013年5月,马沫自己也开通了一个微信账号,兼职做起了代购的生意,“你很难不被影响”。在发布的第12条内容里,她提到“如果我这个号的朋友圈对你造成困扰,尽情拉黑别客气”。

  由最初的社交平台沦为营销平台甚至信息的“垃圾场”,从最开始的“交朋友”到“煲鸡汤”、“发广告”,这一切也曾发生在开心网、人人网和微博上。

  2009年,曾是中国社交网站很“美”的一年,“你关注了谁”是许多开心网、人人网用户最常提到的一句话。虚拟社交成了人们联络的最新方式,甚至一度改变着用户的使用习惯乃至生活方式。

  时至今日,开心网已然无趣;人人网的激活用户数虽由2012年6月的1.62亿增至2013年6月的1.94亿,但也掩盖不住在移动社交时代的落寞。

  事实上,尽管对虚拟社交有太多质疑的声音,“社交噪声”也并不会就此终止,“离不开”似乎成了很多用户的心声。

  据统计,2014年除夕夜里,微信的消息发送量是2013年的两倍,而信息收取量则是2013年的3倍。在除夕夜的高峰时段,平均每分钟有1000万条信息发出,平均每人会发布3条朋友圈,晒年夜饭、全家福、红包,等等。

  一项调查显示,29.8%的网友认为微信为生活增添了乐趣,有17.0%的网友认为这也是一个发泄与吐槽的平台。不管是积极或消极的发布,社交网络里的“喋喋不休者”显然贡献了不少“家长里短”。

  虽然是不堪其扰,马沫却戏谑地称,微信朋友圈的“小红点”让人有患上强迫症的倾向,“哪怕是‘仇人’发的,也要点开看一看。”

  对此,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认为,人们应该反思自己对媒介和信息的依赖,如果一个人被禁止使用社交网络一个星期,就会意识到自己太过于依赖它们,或者说它们挤占了生活中太多时间。

  重归熟人社交

  “实在不忍看那些熟悉的人逐渐远离,变成一个陌生人。”一位卸载了微信朋友圈的网友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曾经熟悉的朋友,开始渐渐变得陌生:爱上了秀自拍、热衷于转养生帖、发创业鸡汤、成功必备,给女人的忠告、男人的十句话,转发保平安……

  建立在熟人基础上的虚拟社交,最初也只是三五好友互相交换生活点滴的地方。只是在虚拟社交中,是亲近还是疏远,大多数人都难以拿捏好分寸,“社交噪声”更容易产生。

  社交噪声的增多、熟人或半熟人变为“陌生人”,这都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另辟蹊径,或屏蔽了微信朋友圈,或回归“老朋友”微博,或踏入新的网络社交平台。

  2013年1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社交网站近一年来活跃度下降的用户比例高达23.5%。在社交类网站流失的人群中,因为对微博缺乏新鲜感而转移战地的网民占比达33.2%。

  马沫表示,在熟人圈子做营销并不是那么容易,现在根本不会添加没有“兴趣”的朋友。不然只是“徒增烦恼,也没有任何收益”。而在平时,她会选择屏蔽掉一些好友的朋友圈。

  在“微信之父”张小龙看来,伟大的产品应该满足人的情感需求。而任何一个信息过载的虚拟社交平台显然都不符合这个宗旨。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时间的发展,用户之间的关系与个人兴趣都将有更显著的精分,喧嚣过后的“沉淀”会是社交网络必将经历的阶段。回归平等交流的熟人社会将是虚拟社交网络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记者 赵琛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