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马航事件引"红眼航班"关注:集中在东南亚航线

2014年03月11日 09:53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持续发酵,引发不少旅客对“红眼航班”的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可以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航企和旅行社偏好于红眼航班,但平时在国内航线上几乎没有“红眼航班”,国内出发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航线上。

  而在省内几家旅行社东南亚的旅游线路中,采用“红眼航班”的比例约为15%~40%。

  调查1

  红眼航班多分布在东南亚航线

  昨日海南航空人士对记者表示,“红眼航班”是指飞机起飞时间超过零点,平时国内航线上几乎没有“红眼航班”,最主要是集中在外航的东南亚航线上,欧美长线普遍超过8小时,而且根据行程设定是当地白天到达。

  一家在线旅游企业人士表示,从飞行航程上来看,新马泰、菲律宾更适合“红眼航班”,而且东南亚的廉价航空公司比较多,近年来东南亚旅游比较热,预订情况一直不错。

  据了解,2006年民航总局部分解禁“红眼航班”,国内民用航空机场的国内客运时间安排可延长到次日凌晨2时,2008年取消禁令放行“红眼航班”,但主要是在春运期间,为了缓解高峰运输运力,航空公司会在部分航线增加“红眼航班”。

  不少旅行社包机都是安排在深夜起飞,有旅行社人士指出,旺季时包机比较多,并不是一定选择在深夜,主要是由于国内北上广机场起降量大,而且有一定的数量限制,有些外航的都排到了晚上12时以后,最终还是根据机场流量而定。

  有业内人士指出,民航总局对申请零点以后的航班有一定限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国内的航空公司现有的航班都难以做到高客座率,受供求关系影响,航企开设“红眼航班”的积极性并不高,红眼航班的头等、商务客舱上座率通常很低,经济舱客座率稍低则可能亏损;另一方面,航企针对旅行社也有一些低价票,也不愿再低价出售机票。

  调查2

  票价一般比正常航班低两折

  海航市场部人士介绍称,一般情况下“红眼航班”和早晚班机的票价都会便宜些,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征,对价格敏感、需要中转以及时间安排较紧的消费者可能会选择。

  记者查询相关票价也发现,个人出游选择红眼航班能优惠不少,如4月1日广州飞往吉隆坡机票,南航含税费价格在1700~2000元,而亚航和马来西亚航空的“红眼航班”费用为1337元和1195元,最多可节省40%的费用。

  业内人士指出,“红眼航班”的票价比白天正常航班低两折左右,票价具体还要看某条航线的供求和竞争关系等。在诸多竞争激烈的航线上也并未出现“红眼航班”,如4月1日上海直飞首尔、东京的航班没有“红眼航班”,而从中国香港前往韩国和日本的航班则不乏“红眼航班”。

  有航空公司人士介绍称,“红眼航班”可以提升运营效率和飞机利用率,一些廉价航空以此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消费者则可以买到价格相对较低的机票。

  对于有关“红眼航班”安全性的质疑,上述航空公司人士表示,从安全性上看是一样的,任何一个航班都会做到一样的安全措施。廉航公司亚航昨日也称,到目前为止,没有资料能证实“红眼航班”会出现更高的事故几率。

  不过,航空业人士提醒,部分由廉价航空提供的“红眼航班”机票,在餐食、行李托运、退改签规定上与国内航企机票不同,消费者应提前了解注意相关情况。

  调查3

  本地旅行社东南亚线路中

  “红眼航班”或占15%~40%

  昨日广之旅人士介绍称,在东南亚旅游线路中,红眼航班比例约15%,“机票约占总成本的40%~60%,如果选择‘红眼航班’,机票费用会便宜一些,但在旺季时也难说,还是要看具体时段的采购价格”。

  记者查询南湖国旅马来西亚旅游线路发现,约有四成选择的是“红眼航班”,大多是凌晨1时多出发,飞行4个小时早上6时左右到达开始游玩。

  旅行社方面介绍称,国内线路的话“红眼航班”较少;出境游方面,欧美长线游比较多,不涉及“红眼航班”,而去韩日、东南亚等则有不同的选择,旅行社会提前采购多时段的资源,像去东南亚的亚航、虎航很多都是“红眼航班”。

  在散客方面,一家在线旅游商市场部人士表示,一些对价格敏感的自由行客户会倾向于选择“红眼航班”,一方面节约时间,增加旅游行程,另一方面,在飞机上过夜还能省下酒店住宿费用。

  红眼航班

  指起飞时间在00:00之后且飞行时间不超过8小时,航行时间少于正常睡眠需求的客运航班。8小时以上的夜间航班不被认为是“红眼航班”,反而因提供充足睡眠、节省时间、住宿费用而受欢迎。(文/记者索冬冬)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