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对条子、招呼要有“打假精神”

2014年03月14日 11:00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在青奥会筹办过程中,不打招呼,不批条子,不要白票。”近日在听取青奥(亚青)勤廉工作汇报时,市委领导作出郑重表态。市领导 “三不”的鲜明态度,反映出从我做起的从政自律,为全市上下树立了榜样,同时也等于明确告诉各级干部,凡有打着上级领导旗号的招呼、条子、请托等,必定是假的。

  权力规范运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依法按章办事,对于公共事务、重大事项做到决策有程序、办事有制度、过程须公开,是权力运行正当性、合法性的重要保障。在集体决策、会议部署、正式文件等正常渠道之外,批条子、打招呼,实质就是对规章制度的突破和变通。特别是在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等涉及利益巨大、制度程序健全的领域,一些请托照顾、予以“方便”的条子、招呼,背后往往都隐藏着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的腐败空间。

  对打招呼、批条子说不,南京早有明文规定,不仅市领导带头做出承诺,在去年出台的关于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十一个一律”规定中就已写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一律不得为子女、亲属和身边人以及企业或个人,在政府采购、项目设计、中介服务、土地拍卖、资源交易、工程投标和动迁拆违等方面打招呼、批条子。”并明确对违反规定者可给予免职或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杜绝打招呼、批条子现象,需要上级说到做到,更需要下级有令必行。按说规定有了,“预防针”打了,接下来的事就容易操作了,但具体到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真遇到有人拿着条子、带着招呼找上门来,如何处理却并不一定那么从容。有的人碍于情面,对所谓的招呼、条子不辨真伪,不好多问;有的人则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心理,不该办的事也给办了,这就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媒体曾报道,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地方出现诈骗案件,有不法分子冒充中央领导秘书、亲属甚至司机等,招摇撞骗屡屡得手,上当者中不少就是党员干部、公职人员。

  在上级三令五申、制度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有些人还是容易被所谓招呼、条子“击倒”,其根源就在于内心不信显规定、只信潜规则,“万一是真的怎么办”,这种心态要不得。其实对于各种所谓招呼、条子,要分辨是真是假也很简单,那就是让规则硬起来,让制度来检验,凡不符政策要求,有违制度程序的,再大的“来头”,一概拒绝,一律不办,如此一来,形形色色打着各类旗号,口称各种关系的办事者自然也就原形毕露,没了市场。

  “万一是真的”也不要紧,明代海瑞主政淳安,其顶头上司总督胡宗宪的儿子有一次路过当地,为恶不法,被海瑞严以惩戒后上报“此人如此不法,定是冒名总督公子”。这样的“智勇打假”,今天的党员干部不妨学学。(刘晓)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