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兰考干部群众眼中的焦裕禄 穿越半个世纪的怀念

2014年03月18日 09:01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在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兰考,焦裕禄亲民爱民的故事广为传颂。3月16日,记者赶赴兰考,倾听当地干部群众讲述他们眼中的焦裕禄。

  “走到群众中,给群众办事,就是好干部”

  出了兰考县城,顺着313省道向东走5公里,就来到了当年被焦裕禄树为“四面红旗”之一的红庙镇双杨树村。村口一位抖空竹的老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他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步态轻盈。附近村民说,这位老人叫姚留学,曾“顶撞”过焦裕禄。

  “说起焦书记,俺一辈子都忘不了!”老人对记者说。

  姚留学说,1963年6月下旬,趁着下小雨,村里组织群众在村西路边的地里抢栽红薯,因为年纪小,他只负责丢红薯苗。大概上午十点多,当大伙干得正起劲的时候,他看到两个骑自行车的人来到地头,脱了鞋光着脚径直走到地里,捋起裤腿开始刨坑栽红薯。姚留学一不留神把红薯苗丢到俩人沾满泥水的脚前,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人问道:“小伙子,你知道怎么栽效果好吗?”姚留学抬头回答道:“我只负责丢,不管栽。”那人笑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到家里,叔叔告诉姚留学,和他开玩笑的那位中年人就是县委书记焦裕禄。从那时起,姚留学一直在问自己,一个县委书记的言语和穿着咋与普通百姓一模一样,压根分辨不出来?“啥叫群众路线?俺觉得这就是群众路线!”

  姚留学执意把记者领进家,说要看一件“宝贝”。一进院门,记者发现他家居住环境真不赖,两进的院子点缀不少花木,两层小楼遍贴瓷砖。老人告诉记者,当年,双杨树村村民在农作物基本绝收的情况下,用卖鸡蛋、卖猪的钱买来牲口、种子,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焦裕禄将该村作为农村实施集体经济的榜样树立起来,并称之为“双杨树的‘道路’”。而今红旗不倒,双杨树村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利用邻近县城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发展民间贸易,村民逐步走向富裕。“咱不能给焦书记丢脸!”姚留学说。

  但这些并不是老人要记者看的宝贝。

  姚留学把记者领到了他家的房后。原来,那是一处破旧的房舍,当年焦裕禄曾多次走进这间老屋,和农民商量如何走集体经济、自力更生的路子。后来的半个世纪,他的院子进行了4次翻新,但独独把这间老屋保留了下来。有人曾劝他把它拆了,还可以扩大一些住宅面积,可他说:“焦书记当年在这间屋里,见砖坐砖,见石坐石,和群众打成一片,留下这间老屋,就是要提醒人们不要忘本。”

  和姚留学告别时,老人拉着记者的手说:“不需要做啥惊天动地的事,只要走到群众中,给群众办事,就是好干部。老百姓就是从一件件小事中看党员干部的。”

  “如何把精神转化成物质,唯有实干”

  “焦书记看问题准、决心很大、绝不向困难低头。”3月16日,红庙镇樊庄一座干净的农家小院,83岁的樊哲民老人面色红润,双手交叉,缓缓地说。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他曾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焦书记刚来兰考,就让我汇报救灾情况。”他回忆,“听完汇报后,焦裕禄说,‘救灾不能光发放物资,不要扬汤止沸,要釜底抽薪’。”

  在兰考400多天,焦裕禄跑遍全县149个大队中的120多个。“开会,包括在礼堂作报告,他很少拿稿。”樊哲民回忆,“焦书记讲话,一般拿记录本,讲具体事儿。他喜欢用事实说话,来说服大家。很快,焦书记就提出除‘三害’的办法。”

  樊家小院内,有一片两分地的菜地;屋子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小而整洁。谈及兰考现状,樊哲民老人很感慨:现在的兰考,从精神上说,有焦裕禄的精神;从实际经济状况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把精神转化成物质,唯有实干!

  “现在的干部就该学焦书记为人民服务的劲头”

  “眼不中啦——”80岁的葡萄架乡葡萄架村老党支部书记孙世忠,推了推老花镜,颤抖着双手,把一个纸张泛黄、书脊磨烂的日记本放到阳光下,慢慢念读。

  这个记录本上,写着1964年3月12日,焦裕禄的电话会议精神。那一天,距离他离开兰考,被送往开封的医院,只有11天。“抓紧时间关心群众生活,社员有劳有逸,在生活上没有落实的要很快落实,做到心中有数”;“大量给群众讲政策,讲花生奖励政策”;“不准买汽车马车,主要买架子车和牲口”;“送肥料运输不要叫小孩拉”……

  葡萄架村是焦裕禄倾注精力最多的地方之一。曾担任葡萄架村党支部书记30年的孙世忠老人回忆:“从县城到葡萄架村,有20多公里,骑自行车得骑一个半小时。焦书记的自行车还不是新的,是半旧的。他很朴素,戴个帽子,在这里住得很随便。”

  孙世忠老人回忆,有人反映窑建好了没有煤,焦书记立马把煤场负责人叫来询问:大队分了多少救济款?多少户?他还支持村民搞多种经营,让大家去双杨树村买桐苗,一下子育了5亩桐苗……

  在老人看来,现在有些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有问题,“现在的干部就该学焦书记为人民服务的劲头”。

  在兰考两天的采访中,被采访的群众大都能绘声绘色地说上一两段焦裕禄的往事,还把自己以后的每一步发展每一点进步都由衷地归功于焦裕禄的熏陶感染。

  记者深深地体会到:焦裕禄从未离开;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就会念你一辈子。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