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传统四合院地区进一步缩小 破坏性建设无可挽回

2014年03月18日 09:21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近10年内,清华大学学者曾利用高精度卫星影像图对北京旧城进行了两次“辨认”,结果是北京旧城一半以上的地段已是无可挽回地“旧貌换新颜”了。专家指出,对北京历史古城破坏性最大的就是“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

  近日,《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在北京结题。结题报告中,有一章节是清华学者所做的专题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状与展望:以北京为例》。

  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曾以2002—2005年的高精度卫星影像图为主,配合2002年的1/2000的地形测绘图和1750年的《乾隆京城全图》等历史资料,在旧城现状实地调研基础上,开展了分类辨认北京旧城胡同街巷系统和建筑风貌格局的研究。辨认结果表明,在旧城62.5平方公里范围内,到2005年5月,基本保留以胡同四合院系统为代表的传统建筑空间风貌区(包括新旧建筑混合区和城市公共绿地)的面积比例为43.7%,已完全成为现代建筑风貌区的面积比例为36.67%,基本呈现为现代风貌的道路广场和对外交通等用地占19.63%。清华学者的研究结论是:北京旧城一半以上的地段已经无可挽回地“旧貌换新颜”了。

  最近,清华学者用2010年3月的卫星影像图再次对北京旧城进行空间变化对比,发现传统四合院地区进一步缩小,高大建筑物在旧城中不断增加。专家强调:“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衰败,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损失,更是人类文明无法挽回的遗憾。”

  1982年2月,国务院把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等六大古都在内的24个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城市,作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加强保护。至今,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已达122个。

  “但长期以来,国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局部有所改善,整体继续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结题报告指出,面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决策者的价值天平,一次次倒向“经济第一”的政绩观,倒向地方财政收入最大化、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权大于法、无视文物保护规章制度的“拆毁”“挤占”等现象屡屡出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业步履维艰。

  结题报告中,学者们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设立保护项目应慎之又慎”。对入选的项目不仅要看其是否保护了文物建筑,还必须看其是否有利于疏解旧城的多种城市职能,有利于缓解旧城的环境和交通压力,有利于降低旧城内的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有利于培育旧城的传统文化氛围,有利于推进旧城的整体保护。他们建议要将“整修胡同”作为推进保护的重大工程。(科技日报北京3月17日电)

【编辑:王珊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