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北农业示范区见闻:家庭农场火爆 农民工现返乡潮

2014年03月22日 14: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河北农业示范区见闻:家庭农场火爆农民工现返乡潮
图为“种粮大户”张红旗正在田间查看小麦长势。 崔涛 摄

  中新网衡水3月22日电(高红超 崔涛 崔志平)初春时节的河北省武强县“北大洼”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景象。从行驶的汽车中向外看去,大片的农田向四方延展,一排排设施大棚整齐排列,一个个新型现代农业企业矗立在公路两旁。

  武强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1985年、1994年两次被国务院列为革命老区贫困县,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工业不发达,要富民强县,只能从农业入手。”中共武强县委书记侯桂宁告诉记者,近十年来,武强县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以多种形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促进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变。2012年,该县正式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家庭农场“坐等”浇水 480亩地年收20万

  张红旗是武强县张法台村人,2013年底注册了辛科家庭农场,承包了480亩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他的麦田与周边其他农户的麦田有着明显的不同,每隔几垅地就有一根黑色的管道。“这是水肥一体化设备,”张红旗告诉记者,这套设备由水泵、施肥泵、过滤系统、田间主管、田间控制阀门和田间微喷带组成,可以将配好的水溶肥均匀地随水喷洒于田间。

  这套技术是武强县农牧局向种粮大户推广的。“以前采用大水漫灌,费时、费水、费钱。自从用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只需打开阀门,坐在车上等着就行了。”张红旗说,以前浇地、施肥需要半个月,现在只需三四天。

  “规模经营以后,成本可以降低很多,”张红旗说。由于他承包的耕地成方连片,并且耕地多,降低了很多土地管理成本。无论购买种子、化肥还是使用收割机收割,费用都比小规模种植的农户低很多。

  “算下来,每亩地可以节省200多元。”张红旗告诉记者,每年从种地中可以收入20多万元,“这可比在外边打工强多了。”

  今年56岁的张红旗祖祖辈辈务农,由于种地收入不高,他早在24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打工。2005年,看到同村人通过承包土地赚到了钱,他也回家种地,当年就承包了300亩地。

  现在,停在麦田边上的小轿车已经是张红旗购买的第二辆车了。平时除了开车来地里打理农田外,他还经常开车到外地其他种粮大户那里学习经验。去年,张红旗就仿效其他地区的种植经验,在农田里间作了1万多棵法国梧桐的树苗。张红旗告诉记者,这些树苗每棵成本在十二元钱左右,二至三年以后平均每棵可以卖到二百多元。

  “蘑菇大王”年收百万 专业合作社“带”乡亲

  今年53岁的孙瑞波是武强县豆村乡南孙庄村人。据介绍,他现在拥有24个蘑菇大棚,平均每个大棚长60米,占地150亩,其中100亩位于“北大洼”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记者掀开其中一个大棚的草帘,只见里面整齐地撂满了菌种袋,每个菌种袋长约40厘米,袋两端发满了白色的菌丝。“10月出蘑菇,往后是一茬接一茬,能持续出菇到3月底。期间每个大棚每天能采收1万多斤蘑菇,销售旺季时每天能达到2万斤。”孙瑞波告诉记者,去年,平菇的批发价平均1.7元一斤,姬菇2元一斤,一个大棚一年纯收入可达3至5万元,整体算下来,每年可收入上百万元。

  今年,除了再建30个蘑菇大棚,孙瑞波还打算用当地盛产的玉米芯做原料建一个蘑菇原料加工厂。“我们当地还没有这样的原料加工厂。加工出来后可以自己用,用不了还可以销往福建。”

  为带动村里人一起发家致富,2011年,孙瑞波联合几个老乡一起成立了绿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现在社员已经有30多个了。平时合作社主要给社员提供菌种和技术服务,并且帮助他们销售,实现了真正的育、种、销一条龙。

  农民工陆续返乡 乡村人才“回流”

  “以前农闲的时候,我就跟老伴儿出去打工。现在不出去了,在家门口就挣工资了。”武强县杨武寨村村民耿兰珍说。

  耿兰珍所说的“家门口”是指蒙牛乳业(衡水)有限公司,从她们村步行到该公司只需要10分钟。

  2011年,耿兰珍家中的几亩土地流转到了蒙牛公司,不光每年可以领到土地的租金,还可以到蒙牛打工。这位60岁的老人每天折纸箱子,每个月可以拿两千多元。

  耿兰珍的女儿孙志梅从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也来到蒙牛公司工作,是车间的包装辅料操作工。孙志梅告诉记者,车间全部采用机械化操作,工作轻松,一个月工资可以拿到2500多元。“我们县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多都来这里工作了,我们不用为了工作去大城市漂了。”孙志梅说。

  据蒙牛乳业(衡水)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介绍,2011年6月,蒙牛集团与当地14个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共流转土地10000亩,涉及1700户农户,每亩地的租金按当年1000斤小麦的市场价格返还农户。2012年,公司建厂后,吸纳了当地大部分农民到牧场、车间工作,同时,还吸引了当地很多大学毕业生实现“家门口就业”。

  武强县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梁东告诉记者,“北大洼”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还聚集了华都、韩国世农、新加坡益海粮油、中国农大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包括奶牛、肉鸡全产业链和高端奶、蔬菜种子、果蔬、花卉苗木繁育等现代高端农业。现在,区域内的大小工厂共聘用3000余名工人,其中大多来自当地农村,另外还有一部分“回流”的人才。

  梁东认为,随着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从分散经营走向适度规模经营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这条路怎么样才能走稳走好?梁东说,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为推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武强县重点建设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纠纷仲裁机构“两大平台”,为土地流转提供政策法规咨询、土地信息发布、合同签订鉴证、土地收益评估等服务。

  “近年来,我们立足于武强农业大县的县情实际,牢固树立农业是个‘大金矿’、农业园区是农民致富的‘聚宝盆’的理念,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绿色增长极来抓。”武强县委书记侯桂宁表示,该县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开发、科技创新和市场融资等机制,倾力打造了“北大洼”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传统农区既富民又强县的发展路子。(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