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偶遇”浪漫不适用于官员民众间

2014年03月26日 10:48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乘公交了解民情,体验环卫工人的工作清扫大街,这样的领导人行程如果见诸媒体,不见得有多少人读;但市民偶遇就不一样,微博、论坛里“有图有真相”,往往会引来网民围观。这两天,辽宁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就这样成了新闻人物,但人们热议的,不是镜头下她做了什么,而是她为什么总能巧遇那么有心的市民———有眼力且随身带相机的抓拍高手。

  一个“巧”字,代表了民众对偶遇官员事件的半信半疑。同样,近年众多领导干部被先偶遇再质疑,比如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在地铁通车第一天被电视台记者偶遇,更被曝出两年前任代市长时“在齐膝深的积水中捞取堵塞下水道的杂物”被网友抓拍到“最美身影”。

  实事求是说,这些现场办公式的领导活动,确有体恤民情、事有亲躬的意思,不论动机如何,都无可厚非。像伦敦市长鲍里斯骑自行车上班,是为推广环保,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坐地铁上班,摆明了是打亲民牌。而公众在意的是常态还是“偶遇”。在爱情与友谊中,偶遇代表某种精神邂逅,是命运而不是人为安排,由此才显得真实而且有价值,人们付出的感情也才值得。试想,市委书记站在暴雨中的街头,只为疏通一个下水道,这样的画面是感人的,但一想到这样的画面或许只是昙花一现,被骗的感觉足以让所有亲民努力付之东流、亲民形象轰然崩塌。舆论分析偶遇官员现象“弄巧成拙”,即为此理。

  放在民众与官员之间,“偶遇”是个左右都不是的词。若偶遇是假,则领导亲民形象受损,若偶遇是真,也并不见得真的讨喜———一方面,官员坐坐地铁、公交,体验民情,或是上班时间履行公务,或是下班后的日常生活,不值得格外赞美;另一方面,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如此罕见官员身影,偶遇一次即成新闻,反倒让人闻出不正常的意味。

  事实上坐公交地铁出行的官员并不少,不过没有随身摄影师罢了。像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因为在同一地铁口掉了两辆自行车上微博吐槽,其长年坐地铁上下班的事竟招来作秀嫌疑。其实长距离驾车上下班,对任何人都是苦差事,官员也一样,没有理由不用快捷的轨道交通。

  或许历史故事里的“微服私访”太过蛊惑人心,让中国官员与民众总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民众如此纠结,不满官员的深居简出,“脱离群众”,又对官员的“惊鸿一瞥”深感反常难以置信。官员更是忐忑,想做点什么事,既怕被认出来(被称作秀),又怕没被认出来(就白做了)。当有一天两者间的偶遇不再带来那么多惊喜和关注,“被偶遇”就自动失去了可能。

  “吃蛋就行,何必见那生蛋的鸡”,常用于作家的这句话,不妨用于官员干部。作为公众人物,其工作成效就是民众吃到的蛋,比如,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设成绩有目共睹,每一位市民自可领会,至于能不能在地铁公交上见到领导干部,或许没那么重要。(徐琼 成都)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