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被炫富所伤”实际上是自寻烦恼

2014年03月26日 10:48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家住陕西西安市的公务员李应(化名)送走了来度假的老同学杨鑫(化名)。老同学来的这几天,李应“受了刺激”:毕业分别快10年,上铺同学已是金融界新秀,而自己依旧是名普通公务员,自己挖空心思为同学准备当年最爱的菠萝,遭到“嫌弃”,宴请时也被人家抢着买单,这让李应很受伤。

  老同学相聚本是人生一大快事,却由于裹挟了炫富、攀比、吹牛等因素,让情感交流的聚会变成了名利竞赛场。这边厢,老同学高调炫富;那边厢,比较差异导致的心理落差,让李应产生了转行的念头。

  炫富作为一种社会心态,在转型时期屡见不鲜。那些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的人们,通常会利用消费这一符号意义来建构身份、赢得社会认同。明晃晃的手表也好,抢着买单也罢,杨鑫通过形形色色的符号互动,向老同学李应传递出“不差钱”“混得好”的信息。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消费趣味和偏好是人们进行社会身份再生产的一种工具。人们往往利用消费上的差异,来建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界限———两个原本住在一间宿舍的老同学,由于消费上的差异,有人“高高在上”,有人“低人一等”;“不如别人混得好”的相形见绌,不仅意味着精神上的自我压抑和被淘汰感,也让李应对职业选择产生了怀疑。

  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楚霸王项羽曾用“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耳”来阐释炫耀性消费的重要性。炫富说到底是一种自我炒作,是新富阶层用行动表现出来的喧嚣,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老同学炫富虽然让人不舒服,但是,这名公务员完全没有必要“被炫富所伤”。换一个角度想,在一个流动迅速、充满活力的社会里,老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本来是一件值得敬佩的事情,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励志佳话,李应不应该患上“红眼病”,而应该多一些“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子精神。面对五花八门的炫富,我们都应该少一份“被炫富所伤”的自寻烦恼,多一份自信与从容。(杨朝清 湖北 教师)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