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日报:激发民营医院的“鲶鱼效应”

2014年04月15日 09:06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布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为民营医院“松绑”,以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推动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一家独大,在医疗领域中占主导地位,而民营医院囿于政策、资金、人才等因素掣肘,始终无法与公立医院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其结果就是民营医院在医疗领域的补充作用无法充分发挥,而公立医院又因为缺乏竞争压力,没有动力主动提升服务品质,降低服务价格,优化服务体验,普通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痼疾无法根治,医患矛盾不断升级。

  放开医疗服务价格,就是要告别价格管制,由市场做主,让市场说话,这体现出对市场力量的尊重,也体现出简政放权的改革思路。人们当然有理由期待,通过放开服务价格,鼓励更多优质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能够搅动当下的医疗市场,形成“鲶鱼效应”,打破公立医院在医疗资源上的绝对垄断,激活医疗领域的市场活力,促进医疗市场良性竞争,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积弊。

  其实,这种向市场放权,为市场主体打开政策空间的顶层设计一直在进行中。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非公经济新36条”中,就曾明确提出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包括医疗服务在内的社会事业等领域;同年底,国务院又下发了针对多元化办医、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58号文”。然而,民营医院整体发展始终难以顺风顺水。这一方面要归因于人才、资金、口碑等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要从对民营医院的政策中找症结。比如,此前,往往只有被认定为“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才能获得医保定点资格,而作为市场营利机构的民营医院很显然受到这一政策红线的排斥,致使其市场份额难以有效扩容。

  公共部门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次文件就特别放宽了对民营医院的医保政策限制。其中明确规定,凡是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各地应将其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的定点服务范围,并执行与公立医院相同的报销支付政策。这使得民营医院的运营环境更加公平自由,与公立医院有了更公平的竞争起点,通过这种同平台竞争,也增加了普通老百姓看病的选择权与议价能力,增大了人们“用脚投票”的权利。毕竟,在同样的医保平台上,谁的性价比高,谁的服务更优质,公众完全可以做出理性经济的选择。而这种选择,也必然倒逼公立医院积极转换思维角色,自觉提高服务意识与水平,积极参与竞争;民营医院也必然会尽力拿出看家本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求在市场上立足。

  市场要有活力,还必须通过民营医院这类中小市场主体的“鲶鱼”来搅动,形成自由良性竞争的氛围。现在,政策已经为民营医院打开空间,让市场无形之手充分发挥作用。接下来,主管部门如何提升外部监管力量,增强约束惩戒机制,净化医疗市场风气,显然是确保“鲶鱼效应”有效发挥,市场良性竞争的重要一步。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