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养老保险亏空”并非无药可救

2014年04月18日 13:23 来源:长春日报 参与互动(0)

  财政部15日公布了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按险种分别编制显示。若今年预算执行情况基本符合预算,则在剔除财政补贴因素后,201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将陷入收不抵支的境地,当期“亏空”1563亿元。(4月16日新华社)

  对养老保险今后“亏空”的趋势,有专家预测,2011年至2100年的90年间,在“中成本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的综合精算结余为-12%。

  一方面,保险费收入与支出比将越来越失衡;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退休的人越来越多,需要财政补贴的资金会越来越多。难道日益凸显出的“养老保险亏空”现象真的无药可救了?

  如何实现收支平衡?近来引发社会热议的办法是延长退休年龄,这无疑是一个途径,但阻力重重,前景未卜。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良策可供选择。第一,政府加大对社会养老的财政补贴,这也符合国际惯例。按专家计算,我国补齐养老保险“亏空”,每年需要支出一成多的财政资金。第二,用央企“红利”弥补养老资金亏空,使央企的经营绩效直接与全民福祉挂钩,这是社会共识。央企“红利”应流入医疗、养老等领域充实社会保障资金,而不应简单进入政府财政“大账”。第三,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不需提高缴费率,而应提高缴费基数。众所周知,当下很多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基数是所谓的“档案工资”,而非实发工资,两者区别巨大。第四,应积极推动公务员上缴养老保险基金制度改革。时下,公务员个人不缴纳养老金,但退休金拿得不少,这不但不公平,而且变相地扩大了养老保险的“亏空”。

  可见,遏止养老保险“亏空”,并非无药可救,关键是要深化改革,敢啃硬骨头。尤其是政府部门要敢于舍弃自身利益,坚持“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而不是把公众的养老当成一种“包袱”来看待。如此,“养老钱”对政府与社会而言,还真不是什么大事。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