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商报:以房养老遇冷不能全怪国人观念落伍

2014年04月21日 14:18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一段时间以来,“以房养老”都是舆论关注的热点。不过,舆论热点却并没有转换成为市场热点。早在去年9月13日,国务院就发布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上月20日,保监会也下发实施意见,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成为“以房养老”保险试点城市,但按媒体的报道却是“乏人问津”。其中,北京在右安门街道的试点启动4个月来,有人咨询却无人办理。

  看起来很美的以房养老为何遇冷?有人相信这是发达国家的经济现象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又一例证,原因是国人尤其是老年人观念保守、传统。比如,国人不把房屋当商品和投资品,只当成生活必需品,住房因而具有超越经济的意义;老人不愿意因以房养老而让外界认为子女不孝,更愿将住房作为遗产留给后人。这种观念问题,被认为“一时很难改变”。

  观念的确会影响甚至改变人们的经济行为。但是,要说以房养老遇冷源于国人观念,却令人怀疑。老人是否以房养老,关键看市场是否提供最佳选择。以房养老是一种市场选择,关乎值不值、划不划算的问题。从需求来说,市场上固然存在以房养老的需求,但潜在需求未必就能转换为现实需求。老人们至少有两个算盘要打:一在于房子值多少钱,而自己又能在有生之年领到多少钱。这里存在老人想要规避的巨大风险。二在于以房养老不是唯一的住房价值实现方式,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变现方式,比如出租乃至出售。即便老人不愿意搬出去住,也可以选择部分出租。以房养老的诱惑力大打折扣。从供给方来说,保险公司得考虑推出这样的产品能不能赚钱,70年产权、楼市方向不明、价值评估复杂等等都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没有盈利模式的事情,保险公司怎么会干?这是很多试点险企按兵不动的原因。需求和供给找不到契合点和结合点,以房养老遇冷并不奇怪。

  事实上,有人鼓吹以房养老,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中国社会日益老龄化和中国房地产市场日益炽热化的背景之上,以为这是一块很大的肥肉———住房价格越涨,以房养老就越是有利可图。但这块肥肉可能只是假象,未必有那么多油水,因为房地产的泡沫不是油水,它总有挤破的那一天。付克友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