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拆除重建不是城市更新唯一正途

2014年04月28日 13:0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年以来,“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成为广州的一个热词。究其原因,一是国家确定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控制特大城市规模,要求特大城市实现从“建新城”的城市扩张到“改旧城”的内涵提升;二是在广东省近五年来推动“三旧”改造的政策背景下,由于落地配套公共政策的摇摆及不完善,相较佛山、深圳等地,广州推进“三旧”改造的力度较小。

  具体来看,症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广州市出台的有关政策与省政策在土地确权、实施改造、审批程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且政策调整幅度较大,缺乏延续性,目前市有关职能部门、区、镇(街)、村、社集体均无法准确理解和把握“三旧”改造政策和办理流程,不利于改造工作稳定持续开展;由企业完善征收手续且已经省审批的用地,办理市级供地实施改造难;职能部门按照具体项目审批方式进行工作衔接,每个改造项目均需“三旧”审批、规划审批、用地批准,缺乏对“三旧”改造工作的整体分析和合理职责分工。

  时不我待。广州“三旧”改造要在较短时间内重新取得突破,必须走出认识误区,并重新进行政策设计。

  一是必须认识到拆除重建并不是城市更新唯一正途。“三旧”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但形式应该多样化,目的是让城市建筑和公共设施适应现代化城市生产生活的需要。大拆大建是城市更新的一种,但并不是全部。整治改善同样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提倡维修、改善和更新设备,拆除部分建筑物或改变部分土地用途,增加或调整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布局。这一方式比重建需要的时间短,需要协调的利益关系也较为简单,投入的资金成本也较少,但同样能达到改善旧城、旧村生活居住环境的目的。

  二是必须认识到产业元素对于城市更新的关键作用。从前几年的改造实践看,广州市多数“三旧”改造项目的性质为拆除重建类的房地产开发,这一改造模式的利益协调难度大,“钉子户”频发即是明证。更为重要的是,改造后果之一是加重了中心城区的交通、教育、医疗等负担,继续引导城市资源集聚而非扩散。长期来看,注重产业型城市更新项目对于城市发展转型意义重大,它往往围绕一个或几个产业项目来规划改造方案,改造完成后大都会带来新的就业和财税收入,并变身为产业转型与投资创业的孵化器。

  三是必须重视村社集体物业改造的带动示范作用。2009年至今,广州市一是未能加快推进村社集体完善历史用地手续和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二是提高了集体旧厂房改造门槛,要么与留用地指标挂钩,要么必须结合旧村一并统筹改造,村集体实施集体旧厂房改造诉求不能得到满足,集体经济难以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其积极性受挫,只能继续走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老路。

  白云区“三旧”用地占广州市五分之一强,其改造进程关系广州大局。目前,白云区确立了政府主导、连片规划、分类改造的原则,划定城中村增长边界和改造范围,突出道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高端发展要求,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加强村集体旧厂房、低效闲散用地、旧批发市场用地规划,优先改造集体建设用地。应该说,这一思路抓住了问题的症结。

  推动村社工业小区、专业批发市场整治改造与转型升级,正是白云区走出城市更新认识误区的生动实践。当前,白云区正全面梳理村社工业小区、旧厂房、专业市场分布情况,认真编制城市规划和支柱产业布局引导选择转型升级方向。按照改造主体企业化、物业经营实体化、物业管理专业化的原则,鼓励支持改造主体、经营主体按照功能规划进行运营升级,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税源经济,构建城市经济新形态,将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广州城市发展走内涵提升道路探索有益经验。 黄伟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