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非洲村”成埃塞俄比亚青年“淘金地”

2014年05月06日 16: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重庆5月6日电 题:重庆“非洲村”成埃塞俄比亚青年“淘金地”

  中新网记者 连肖

  一群埃塞俄比亚青年6日载歌载舞,庆祝他们在重庆经营的“非洲村”迎来成立4周年纪念日。

  2010年5月6日,在时任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海勒·基罗斯·格瑟瑟的见证下,重庆洋人街的“非洲村”宣布成立。20余名埃塞俄比亚青年男女,成为“非洲村”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为中国游客提供原汁原味的非洲风情服务。

  6日,按照“非洲村”4年来的老规矩,4名埃塞俄比亚青年早早抵达咖啡厅,他们将地板桌椅擦干净,准备好从非洲直运来的咖啡豆,开始迎接客人。25岁的埃塞俄比亚姑娘齐安则特意穿上她新买的银色高跟鞋,准备在“非洲村”4周年庆典上热舞一把。

  “非洲村是我们在重庆的家,客人喝着非洲咖啡,还能品尝非洲小吃,看非洲歌舞表演。”齐安告诉中新社记者,她和伙伴们来重庆之前,多数都是在埃塞俄比亚歌舞团里工作,个个身怀表演绝技。2009年,重庆“非洲村”筹建团队到访埃塞俄比亚,双方商谈决定合作,一批埃塞俄比亚青年随即抵达重庆“非洲村”工作。

  齐安和同伴们在“非洲村”的月薪约4000元人民币,这个收入与重庆普通白领相当,但却是埃塞俄比亚的10余倍。齐安对收入非常满意:“我喜欢这里,生活的很好。”被问及是否愿意嫁到重庆,齐安羞涩地点头。

  24岁的姑娘瑟贝勒因长相美丽被同伴们称作非洲“黑珍珠”。她到重庆4年最明显的进步是汉语和厨艺:“4年前我一句汉语都不懂,现在能用汉语和中国人‘侃大山’了,我还学会了炒酸辣白菜,爱吃麻辣火锅。”

  每个“非洲村”的人都会思乡,电视上关于家乡的一切都使他们无比兴奋。小伙儿Sami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到重庆4年里只回家探过一次亲。5日,他从电视上看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亚的斯亚贝巴的画面时,激动地叫出声来:“哇哦!我的家乡,中国总理去了我的家乡!”

  Sami现在已成为“非洲村”的管理骨干,除月收入4000余元人民币外,他还会得到小部分咖啡厅经营利润分成。他常常会给家乡的父母寄钱。

  “非洲村”的每个埃塞俄比亚青年都喜欢被称作“中非文化使者”。Sami说“我们把埃塞俄比亚最正宗的歌舞、咖啡和非洲饼带到了中国,让中国人更加了解埃塞俄比亚。”(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