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该以什么名义来救助“自断双腿”

2014年05月14日 10:0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河北农民自锯病腿的痛感尚未散去,安徽定远男子用茶杯碎片自断双脚的消息又接踵而来。昨天,自断双脚的刘敦和已经得到社会救助施行手术,费用由捐助款支付。

  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正在扩大,但在一些农村地区,或是因为“新农合未办理”,或是因为大病保障的范围仍然显得逼仄,动辄衍生出的就是“自断双腿”这样的决绝行为。舆论的关注在跟进,接下来有着地方政府的关注,以及社会各方的大力救助。一起有着悲怆底色的事件,终于成为地方政府口中的“领导高度重视,病人情绪稳定”。然而,一切就结束了吗?

  河北、安徽之后,假如继续出现类似的“自断双腿”消息,还能获得和前者相同的救济力度吗?答案显然存疑。事实上,即便只是就河北、安徽这两起相近的“自断病腿”相比较,其所引发的舆论关注力就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譬如单就关注级别而言,河北农民自锯病腿事件获得了河北省以及保定市政府的关注,捐款更是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爱心人士。而在安徽“自断双腿”事件中,无论是关注还是救助,它至今仍止步于定远县。

  不极端就引不起重视,只有让舆论震撼,才能获得本应获得的系列救助。我们并不否定舆论传播的价值,但它的确会呈现出一种注意力下降的趋势。换言之,倘若再无新鲜的关注点,舆论将很难关注到下一个类似的“自断双腿”;而此前处于沉睡中的政府救济职能与外界慈善,同样很难再被轻易激发出关切之心来。这是一种“眼球苦难”的效应递减,同时更在表明,对于“自断双腿”,还有其背后没有传播要素的看不起病者,他们真正需要的,并不仅仅是悲情式传播,尽管这可能为他们带来迅捷且难以想象的短期关注。

  在网上,曾经有一篇文章被热传,说的是在云南贫困山区的雪天里,当地小学生穿的依旧是破烂的鞋子,老师拍下了他们的鞋子,并讲述了辛酸故事,一帖感动千万人,无数的鞋子和衣物从全国各地寄往这个山村小学。但作者却尖锐地指出,如果有人再贴一组关于鞋子的照片,未必能够引起同样的轰动。“除非你再找到一个更好的角度,讲述一个更动人的故事”——同样,对于那些没有舆论震撼点的医疗贫穷者来说,让他们走出困境,依赖的只能是社会常规的有效救济机制,让基本的医疗保障无遗漏,让大病覆盖最大限度“扩容”。

  社会的疼痛感或会被轻易感知,但究竟该以什么样的名义去救助“自断双腿”者?如果有可能,我们希望他提前就被“发现”,并以制度眷顾民政帮扶免于决绝的自我救济,如果一切实在无法避免,我们也希望所有“挥刀自向”者,都可以被公共管理者与爱心人士平等发现并救济。“自断双腿”新闻后,别只留唏嘘,还请切实关注与重建社会救济的无处不在。(湖南编辑 王聃)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