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两代盲人推拿师“独白”:除手艺外 更要能说会道

2014年05月18日 11: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成都5月18日电 题:两代盲人推拿师的“独白”

  中新社记者 殷樱

  平推、揉捏、敲打……42岁的杨大智用这样的手艺在盲人推拿行业干了20多年。“盲人推拿跟普通推拿没什么区别,只是我们看不见,便更加用心去感受这门手艺,顾客也会觉得我们更加专业。”

  18日是中国全国助残日。杨大智一如既往地来到成都牛市口盲人按摩医院,换上白大褂,在不到十平米的治疗室里开始一天的工作。没有顾客的时候,杨大智会坐在角落通过手机读屏上网听新闻。

  据了解,推拿医术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方法。中国盲人推拿店主要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2000年之后在各地形成规模,迅速发展壮大。有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号称具有从业资格的盲人推拿师超过了30.8万人。

  “我们那个年代,盲人从事的行业面很窄,要么推拿,要么算命。”杨大智告诉记者,算命都是坑人的,推拿几乎成为盲人唯一出路,“得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

  据了解,已有40年历史的成都牛市口盲人按摩医院是成都第一家盲人推拿店,它也是一家盲人推拿学校。杨大智20年前就在这里学习推拿,“学了一年半,除了推拿手法,还需要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生理解剖学、病理学等相关医学知识。”

  “现在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杨大智如今也在这所学校任教,在谈到现在来学习盲人推拿的学生,他表示,现在各种条件比我们那时都要好,学生就业渠道也多,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杨大智告诉记者,自己学会这门手艺后,开诊所单干过,也摆过地摊。“九十年代的时候,盲人推拿还没兴起,很多都是通过我们这些摆地摊的人,将盲人推拿普及给民众。”

  问及杨大智是否喜爱推拿这个职业,他沉默了一会儿表示,“谈不上喜欢不喜欢,眼睛好肯定不搞这行,但既然做了,就得干一行爱一行,小时候的理想得不到实现还是有一点遗憾。”说起小时候的理想,杨大智却一时半会想不起来。

  在另一个治疗室里,“90后”盲人推拿师李森正在为顾客做推拿。虽然年纪很小,李森却在这行干了四年。业余时间,跟正常的年轻人一样,李森也很爱玩手机,听小说,聊微信。“我们都在手机里面下载了语音软件,每天最多的娱乐方式就是听小说。”

  李森坦言,对于盲人推拿师来讲,最不愿意听见别人叫他们“瞎子”,感觉不受尊重。“我并不觉得盲人推拿师的地位低,我们盲人从事这行也是医疗为主,为病人除去痛苦,我觉得是一个挺崇高的职业,我会一直干下去。”

  “现在的顾客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治疗还需要跟推拿师进行沟通交流。”李森说,如今的盲人推拿师不仅要有手艺,能说会道更占优势。

  “其实,现在盲人年轻人的就业渠道还是比较多,不像以前。”李森告诉记者,自己身边有很多盲人朋友在做盲人钢琴师,软件工程师,不一定非得选择推拿这个行业。

  记者在该所推拿学校看到,除了一些盲人来学习,不少非视力障碍的残疾人也有,更有健全的学生热衷于盲人推拿。做设计的焦丽萍就是其中一名正常学生,从这里顺利毕业后,也在该盲人医院成了一名推拿师。

  “中医技术如今也越来越受到外国人青睐,盲人推拿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成‘宝贝’”。焦丽萍告诉记者,有很多外国人找她推拿,还有不少老外想学这门手艺。

  焦丽萍认为,掌握一门手艺走到哪里都吃香,盲人推拿是一个朝阳产业,希望自己能够在医院里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去日本发展盲人推拿事业,把中国的医学疗法传到国外。(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