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众理性参与“城事”才有和谐发展

2014年05月21日 10:5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垃圾焚烧场悄悄开工,危险辐射源找到了才公布,水质污染源是什么一问三不知……很多时候,让公众担忧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在出了问题后管理者如何对应处置。糟糕的是,就是有那么一些官员习惯了捂着掖着,把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情搞得复杂化,结果真相没有藏住,反而丢掉了公信力,走到了公众的对立面去。吸取教训,只有引导公众理性参与到城市事务的方方面面,才能汇民智、聚民心、集民力,办好大事,管好小事。

  当下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前所未有,城市的扩张与人口的膨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伴随着高速发展而来的种种“城市病”,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同时,城市也成为多元文化、多种人群的集聚地,各种思潮、习俗和利益群体在这里交汇和碰撞,新的需要越来越多,新的问题不断涌现,都进一步抬高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城市结构越是庞大,机制越是精细,积累的潜在系统性风险也就越大,人们难以预判其严重性,又往往超出事后的处理能力。从城市“内涝”到水质污染,这些局部的突发事件一旦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引起全局连锁反应,导致社会不稳定。

  在敏感项目环评公示、危险品管理等问题上,有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从最近一些发生严重后果的案例来看,有相关制度而不执行是制造与激化矛盾的主要因素,人为失误风险已经超过了突发事件本身。这再次说明,打破决策的封闭体系,至关重要。坦白讲,一个封闭的决策结构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的管理需求,现代政府的公共政策都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如何让公众参与?就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制度,通过制度建设确保公众参与不流于形式。同时,强化规划信息公开等制度,为全社会积极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提高公众参与度,意味着在行政机构、专家之外,为决策的平衡性补上了“一条腿”,为城市运行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公众参与也意味着要打破专业知识的垄断,对“垃圾焚烧”这样的问题要进行公开、透明的讨论。在诸如垃圾分类、交通秩序、安全事务、社区管理等方面,实现公众广泛参与决策的现代城市治理模式。公众理性参与“城事”,才有城市的和谐发展。(施平)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