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平均数并非大多数

2014年05月28日 13:54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国家统计局网站5月27日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国家统计局对不同岗位的工资情况进行了调查,涉及16个行业门类的87万家法人单位。全部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5676元,其中,单位负责人107374元,专业技术人员63074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6403元,商业、服务业人员39322元,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40044元。(5月27日新华网)

  今年的统计亮点不少。比如首次发布不同岗位平均工资数据;统计的范围更广;细化项目更多,分区域、分行业、分登记类型等等。尽管统计方式方法有了进步,但仍没有走出被增长、被平均的怪圈。目前,我国就业人员高达7.9亿,但现行统计范围只涵盖了极少一部分。这意味着,绝大部分就业者根本不在统计范畴之内,如此挂一漏万式的平均工资统计,显然不具备公信力和说服力。

  平均数并非代表大多数。个体指标的差距越小,才能越充分显示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反,个体指标的差距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小。如果我们把平均数当成大多数,就会使人们错误地估计形势。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数据,全部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5676元。处于平均水平之下的有:居民服务、修理、制造业、建筑业,而高居“平均”之上的有:电力、热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等行业,这些大都是垄断行业。国企与私企相比,平均工资远远高于私企,而且私企员工的工资也远远在工资“平均线”以下。显而易见,因为制度因素,造成了各个行业工资相差悬殊,从而也拉大了就业人口的工资差距。

  让人忧虑的是,由于把平均数当成大多数,许多地方的领导就从平均数来考虑问题、做出决策,影响制度安排和日常行政行为,甚至片面地认为,就业人员工资提高了,在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支出与消费,就应按照平均数的水平来做出计划和安排。殊不知此举只能加重很多人的经济负担,使他们继续过紧日子。

  平均数并非大多数,尤其是政府决策部门,不要只盯着平均数,而要看大多数。否则,一个亿万富翁和一群穷光蛋平均,除了数字亮丽外,对社会无一益处。(河北威县 吴睿鸫)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