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防暑降温新政下月出台 高温津贴标准拟调整

2014年05月31日 04:4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环卫工在高温下打扫马路摄影/本报记者 周敬启

  本报讯(记者 解丽)昨日,本报报道了本市高温津贴从2010年以来从未调整。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有关防暑降温政策在端午过后即将出台。其中高温津贴标准有望进行调整。

  据了解,每年本市相关部门都会就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工作发文,明确高温津贴和防暑降温用品发放、高温天气下作业时间以及加强监管等内容。按照本市去年的规定,高温津贴的发放以月计,其中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90元。同时,发放的时间为每年的6月至8月。

  而近几日来的高温,防暑降温政策备受市民关注。对此,各相关部门进行了紧急会商,今年有关防暑降温的政策正在最后的会签之中,在端午节过后即将出台。据透露,高温津贴的标准有望进行调整。

  对于高温津贴是否仅在高温日才能享受,相关部门指出,本市高温津贴采用月付制度,6月至8月,只要在室外露天作业人员或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都应该按月拿到高温津贴。“我们的重点是要保障高温下职工的安全、健康,包括超过40℃时要停止室外作业;37℃至40℃要暂停12时至15时高温时段露天作业等。”相关负责人强调。

  据了解,全国已有22个省份公布了高温津贴标准,除了火炉重庆将最低温度条件设定为37℃之外,其余各省份发放高温津贴的条件几乎一样,均是露天35℃、室内33℃。但补贴时长、补贴方式不尽相同。补贴方式分为按月补贴和按高温工作日补贴两种方式。像上海、江苏等为月补,每月200元;而重庆、天津为日补,重庆为每日20元;天津为每日24元。据悉,本市从2007年开始设定高温津贴标准,当时的标准为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2010年7月,本市将高温津贴标准提高一倍,之后该标准一直执行至2013年。

  此外,对于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劳动者高温津贴的,劳动者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报或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对于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个案

  高温补贴

  有总比没有好

  昨天下午4时许,65岁的刘大爷扫完了自己负责的回龙观东大街的两段路。在5点下班之前,他要做的是骑着小三轮车沿路检查,看到垃圾就停车扫起来。刘大爷家在大兴,今年2月开始来回龙观当环卫工,4个月时间,就让他显出环卫工人的普遍特征,皮肤黝黑、嘴唇干裂。负责相邻路段的蔡师傅嫌天太热,把橙色的帽子、马甲均搭在车把手上。但即使不停地掉着汗珠,刘大爷也没摘帽、脱马甲,“还是穿着安全”。 一天下来,刘大爷的T恤和马甲上都能看到汗渍。“这马甲也能湿透了,每天得洗,洗衣粉都用得快了。”

  与队里近200名环卫工一样,刘大爷每个月可领到1800元工资, “就是固定这么多,什么高温补贴还没听说过。”当环卫工时间短,刘大爷不知道有高温补贴一说。“还没到时候吧,往年七八月份时能多发100多块钱。”路遇其他几名环卫工,证实到七八月份最热那段时间,每人可领到120元高温补贴。“有总比没有好,能多买两瓶水喝嘛。”几名环卫工笑着说。文/本报记者 周敬启

  相关新闻

  高温预警解除

  端午清凉为主

  在经历了持续三日的“高烧”天后,本市有望迎来清凉舒适的端午小长假。据最新气象预报,端午当日,本市最高气温只有25℃。昨天下午16时40分,北京市气象台解除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不过今天白天仍然较热,市民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和防火工作。

  端午小长假期间,本市整体气温较为舒适。今天白天多云天气,北转南风二三级间四级,最低气温22℃,最高气温34℃,但白天气温仍然较高,市民外出仍须注意防暑降温。明天,在小长假的第二天,受西部来的冷空气影响,本市将有阵雨天气,最高气温降至29℃,这也是连续一周多高温天气中,最高气温首次低于30℃。而在后天,即端午节当日,气温将进一步下降,最高气温只有25℃。

  而在端午小长假之后,天气将重新回到“晴热模式”,最高气温也将再次回升至30℃以上。但是,从目前的资料来看,6月3日至5日,还没有超过35℃的高温日,最高气温在31℃至33℃之间徘徊。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编辑:邓永胜】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