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谈沙漠化防治:“沙产业”将助人类拓展生存空间

2014年06月17日 17: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专家谈沙漠化防治:“沙产业”将助人类拓展生存空间
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董治宝发表演讲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白琥)“目前,中国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增长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把现有先进技术充分运用到沙漠的改造中,有助于我们拓展未来的生存空间。”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董治宝17日说。

  6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当日,由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绿化荒漠,美丽中国”2014治理荒漠化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就中国荒漠化现状及治理手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副理事长孙建宝表示,近年来,中国在荒漠化治理工作上取得了成效,赢得了联合国的认可与赞许。然而,虽然中国荒漠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依然处于被动状态。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土地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分别为我国国土总面积的27%和18%。30个省区都有沙化土地分布,近4亿人口受荒漠化困扰。”孙建宝说。

  严峻的荒漠化现状不但对环境造成威胁,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何防治荒漠化,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

  甘肃省钱学森沙草产业基金会会长魏万进就此指出,防治沙漠化、荒漠化,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和“三农”问题。“要把可能的沙化土地改良成农田耕地,为粮食生产、农村发展保驾护航。”

  针对上述疑问,长期从事沙漠与沙漠化研究的董志宝在论坛上指出,中国沙漠化防治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沙漠化防治很多问题仍有待研究。其中,沙产业能够帮助防沙治沙工作更进一步。

  董治宝首先指出,建国以来,中国对沙漠的态度,经历了两个极端。“50年代到70年代,我们对沙漠盲目开发,后来,当我们意识到沙漠化的严重性之后,则几乎完全限制了人在沙漠的活动。这两个态度都不正确。”

  对此,董治宝尤其强调了“沙产业”理念的重要性。“1984年,钱学森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首倡创建知识密集型沙产业的理论,并预言这将是在中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钱学森的提议给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

  然而,董治宝也指出,人类对沙漠的利用仍维持在低水平的状态。“我们目前对沙漠中太阳能的利用率不足千分之一,这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对中国来讲,人口增长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我们需要拓展生存空间。由此可见,我们在地广人稀的沙漠地区大有可为。

  “目前,广东省利用荒山发展油茶业,甘肃省利用沙地发展油橄榄以及利用沙湖进行水产养殖、畜牧产业等,都带动了当地经济,改善了农民生活。我们应继续把现有的先进技术运用到沙漠的改造中,采取适当地措施,充分利用沙漠资源,在获得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董治宝说。(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