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凝聚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2014年07月03日 13:12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意味着我们既要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又要让核心价值观建设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聚“向善”“向上”的正能量,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当代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乃众望所归。要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价值观建设就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这些“大”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大形势、大事项;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些“势”督促我们在思想领域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当代中国价值观挑战不容忽视

  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基础的多样化反映,各种思潮纷至沓来,相当活跃,这也正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分化”的一个写照。

  一是资本强势引导生产生活乃至思维方式的挑战。资本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势的“物化”力量,还有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往往助长了功利(效用)主义的流行。物质日益丰富和技术更新换代,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的同时,被刺激的消费欲望在某种程度上迅速吞噬着劳动的快乐,淹没了人的精神向往和审美情趣,价值迷失的现象相当严重。

  二是全球化携带外来思想的挑战。在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已成常态。西方某些思想及其所推行的政策主张也形成了相当大的市场效应,并通过各种渠道产生影响,在我们的认知判断和价值取向上也留下了某种印记。

  三是本土各种非主流思潮的挑战。尽管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强化宣传造势和引导力度,但国内各种非主流的思想不会因此而偃旗息鼓。由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均衡,利益多元化和价值观疏离在某些领域已是不争之事实。特别是在利益分化导致部分人群物质和精神失落的情况下,某些否定改革开放的思潮也悄然出现了,在聚集社会对抗的“负能量”。

  四是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方式的挑战。网络传播现在已经成为大众尤其青年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和交往途径,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激活了人们的参与热情。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许多新问题,特别是信息安全及管理有效性问题。信息选择的多样性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对主流价值观导向和控制力构成了相当冲击。

  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大潮激荡,中流砥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意味着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用更亲和更包容也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来表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三个倡导”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

  核心价值观所承载的,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大德、社会的大德。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培育与践行,离不开开放的胸怀,离不开改革和创新。我们既要高扬主旋律,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断学习人家的好东西,把人家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还要顺应形势变化和时代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话语表达,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努力用新的眼光审视当前舆论舆情,以进一步解放思想作为打开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的“金钥匙”,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我们要掌握主导权主动权,赢得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年,就要在增强主流思想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方面下功夫,潜移默化影响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要在确立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和精神引领的同时,与各种社会思潮有更广泛的交流、更积极的交融和更令人信服的交锋,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聚集起最广泛的价值共识。

  价值观建设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我们的价值观建设,不但要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充分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更要发掘传统文化的本土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体现民族特色、展现中华风范。

  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价值目标是“向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就有非常值得挖掘和阐发的时代价值。这些理念,耳濡目染地渗透进了民众的道德血液中,民众对此有天然的亲近感,如何将这种自发的亲近感转化为一种自觉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指南,这恰恰是核心价值观培育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践行核心价值观又有利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功能。

  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个主要价值目标是“向上”。“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表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推动文明跟上时代潮流;勇于创新,才能激活文明的生命力。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意味着我们既要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又要让核心价值观建设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聚“向善”“向上”的正能量,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归根到底,中国的历史文化、历史命运、历史条件决定了我们要在自己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自己的精彩。(肖巍 作者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教授)

【编辑:刘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