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安全岂容如此“摇摆”

2014年07月09日 16:05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0)

  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沿街店铺门口,摆放着各式各样外观艳丽的摇摇车,小天使们坐在上面玩得兴高采烈。然而,这些对幼儿特别有吸引力的摇摇车,却大多是“三无”产品,隐藏着各种安全隐患。去年10月,在我市马巷还发生过一起因摇摇车漏电导致小男孩触电身亡的事故。

  摇摇车既然有那么多问题,为何“生命力”还如此顽强,“队伍”越来越“壮大”?日报的相关报道道出其中一个原因,即“身份”难认定,监管有盲区。据市质监局相关人员说,摇摇车的高度不到2米,速度未超过2米/秒,不属于特种设备。摇摇车究竟属于电子玩具,还是儿童体育游艺器材,目前难以定义,导致其陷入监管盲区。难怪“三无”摇摇车“活”得那么“滋润”,因为没人管!

  在现实生活中,摇摇车这样的监管盲区,并非个例。据观察,大抵有两种类型:一是现行法规覆盖不到的,比如,儿童摇摇车未被《特种设备监察条例》所纳入,成为质检部门的监管盲区;二是认识不到的或被忽略的,比如,时下城中村许多店家使用的黑气,以及散布在各小区的形形色色的午托班,尽管问题十分突出,却一直作为“盲区”而存在着。

  监管盲区往往与百姓生活有密切关系,涉及百姓的切身利益,给城市管理、社会秩序、百姓生活乃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与幼儿“亲密接触”的摇摇车,不就是因漏电而闹出人命了吗?

  关注各类“盲区”的有心人,不难发现“盲区”的存在,常与相关部门的责任心有关。越不尽职尽责,“盲区”就越有“生命力”。

  形成“盲区”的原因,大致也有两个:一是由于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一时不能明确主管部门,缺少相应的监管措施和管理力量,以致出现真空地带,儿童摇摇车就是这类问题;二是由于推诿扯皮,致使一些本应有人管的工作逐渐淡出管理者的“视野”,演变为“盲区”,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度泛滥的占道经营。

  事实表明,如果相关部门能负起责任,主动作为,尽职尽责,“盲区”便可消除,至少不会长期存在。比如,在制定《特种设备监察条例》时也许还没有摇摇车这类“新事物”,也不可能预见到,因而一段时间内出现监管盲区,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摇摇车已经存在那么长时间了,且明显带有安全隐患,甚至还闹出了人命,理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管理规定(无权制定的话也要及时向上级反映问题)。可是,答案令人失望。至于因推诿扯皮而导致“盲区”的,有关上级有必要出面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对失职者还应问责。一旦管到位了,“盲区”自然会消失。例如环岛路一度乱象丛生,思明区联合相关部门进行集中整治,于是“盲区”不复存在。

  看来,要消除“盲区”,最对症有效的良药就是有关部门尽职尽责。(秦生)

【编辑:刘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