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平房乡试点集体土地建公租房 每年收入8000万

2014年07月15日 10:57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东五环平房桥东北角,一片新楼正拔地而起。与周边众多商品房不同,这是本市在建最大的公租房项目,而且,还是朝阳区平房乡农民自筹资金、自主经营,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公租房。据估算,一期工程一年租金就可达8000万元,相当于这个乡现在一年的经济收入。

  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民“吃瓦片”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不过,像朝阳区平房乡这样,农民自建公租房,集体当房东,这还不多见。近日,记者来到正在建设中的平房乡公租房项目实地探访。

  集体资产翻4倍

  平房乡地处CBD功能拓展区,房地产开发火热,新建楼盘鳞次栉比,商品房项目均价都在每平方米三四万元左右。公租房地块位于东五环边,紧邻第二机场高速,规划中还有地铁线路接驳,交通便利。

  这么好的地块,当然有开发商早就盯上了。“商品房、商业楼、写字楼,来谈买地的开发商非常多,”平房乡负责人说,“但是这块地作为乡里的产业预留地,不能卖。”不卖给开发商,乡党委考虑的是不能让集体资产流失,“卖地是一次性收入,吃光分尽,子孙再也没有了。”

  地不能卖,也不能一直闲置,平房乡选择在这块地上建公租房,农民集体当房东。

  城乡结合部地区,“瓦片经济”是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不过,自己经营房屋,久而久之私搭乱建泛滥,地区环境恶化。

  建设公租房,农民同样当房东,经营的却是现代化居住小区。这个项目经公开招投标,专业单位设计、施工,住宅、商业、教育、养老配套齐全,地下空间全部打通,是一个现代化的居住小区。

  自己开发,资金从哪里来?乡负责人算了笔账:这块土地是农民自己的,没有征地、没有拆迁,只需要投入盖楼的建设成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预算10亿元,全部是乡集体自筹资金。这样,建成后土地和楼全是农民自己的,按东五环附近的房价估算,即使每平方米仅2万元,其价值也达到了50亿元,与投资相比,集体资产翻4倍。而且,这是平房乡农民长期持有的资产,几代人受益。

  每年租金收入8000万元

  眼下,建设工地一片繁忙,深达三层的地下部分已经建好。规划图上清晰标明,这一地块总建设用地23公顷,包含住宅、商业以及幼儿园、中小学、养老院等公共配套设施,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公租房6400余套。在建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公租房3200套。

  据平房乡的初步估算,仅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后,一年租金就能达到8000余万元,这笔租金大致相当于该乡现在一年的经济收入。

  “这片楼建成后,将成为乡集体的主要经济来源,”平房乡负责人说,“租金将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洁、绿化等公共服务,以及养老、福利等民生项目,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除了租金收入,农民还可以参与到物业管理等就业岗位,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预计可解决上百人就业。

  从无序收租的“瓦片经济”提升为规范租赁的“楼宇经济”,自建公租房,农民变成“有房屋、有资产、有工作”的新型农民,实现就地城市化。

  平房乡公租房成为试点

  公租房作为一种保障性住房,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政府征地、投资、建设,农民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公租房,是否合法?又该怎样经营?

  地产界相关人士认为,如果在集体土地上建商品房,不符合法律。但是在保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建公租房,既充分利用了闲置的土地,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又能为低收入市民提供保障性住房,值得肯定。

  市住保办负责人表示,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的公租房与“小产权房”完全不同。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的公租房,产权仍然为农村集体组织所有,不能出售给个人,只能配租给符合政府规定条件的家庭并纳入统一规范管理。

  平房乡公租房一期工程预计将于2015年底竣工。项目建成后,房源经朝阳区住保办面向社会家庭公开摇号,公开配租,租赁价格由政府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定价,租金由乡集体收取、使用。

  目前,平房乡公租房项目已被列入本市利用集体土地建设公租房试点工程,它将为本市缓解保障房建设用地紧张提供探索和经验。项目建成后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在CBD地区上班的年轻人的居住问题,同时,也为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房源,“尽管是建设在农村集体土地上的租赁房,只要进入了公租房的范畴,就会被更加严格地管理,不会出现公租房成为小产权房的现象。”市住保办相关负责人称。记者 闫雪静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