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且慢嘲讽“人品证明”

2014年07月15日 14:57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李英锋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居民要开“人品证明”,难住社区工作人员。最近,郑州多个社区不断有居民上门要求开具“品行端正”、“夫妻分居”等各类奇葩证明。

  “人品证明”招来一片骂声,很多人认为,“人品证明”的自身“品行”就有问题。其一,人品属于道德范畴的问题,具有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仅凭一纸证明来给一个人的品行盖棺定论未免有些草率,有形式主义之嫌,也有些荒唐,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其二,“人品证明”缺乏法律依据,“出身”不好,一些单位随意要求民众提供“人品证明”属于乱设条件,也提高了民众求职或办事的门槛,增加了民众的办事负担,加剧了办事难;其三,社区或其他有关单位掌握的信息量有限,所出具的“人品证明”难以保证全面性、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这些批评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笔者以为,对于“人品证明”,我们不能止于批评和指责,而是应该透过社会对“人品证明”的需求热来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正所谓有果就有因,现在,公务员、教师、律师、司法等很多职业都对求职应考者的品行有明确要求,一些单位在招聘保安、财会人员、仓库保管等工作人员时,也更注重应聘者的品行,诚然,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评判一个人的品行需要长期的观察,但一些单位在新招录人员时,是无法完成这样的观察评估的,而他们又想要一些品行的保证,只好使出下策,把责任推给应聘求职者所在的社区、村镇或原单位。显然,一些单位向应聘求职者索要“人品证明”也有些许无奈的成分。

  其实,社会对“人品证明”的需求热暴露出公民信用体系建设的不足,如果我们有了健全发达的公民信用体系,详细记录每一位公民遵守法律以及相关制度的情况、诚信情况,那么,一些招录单位只需上网输入应聘者的身份证号码,就可轻轻松松地全面准确了解应聘者的品行,进而做出选择,如此,根本就不需要再要求应聘者提供什么“人品证明”了,而应聘者也省了很多麻烦,社区等单位也少了很多纠结和烦恼。

  “人品证明”呼唤公民信用体系建设提速。公民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让社会更健康,国家更有希望。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包含公民诚信建设在内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衷心希望政府在推进和落实公民信用体系建设时,步子能够快一点,效率能够高一点。

  ●画中话

  最近,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批买卖户口的网站,不少网站甚至宣称“正规途径,绝对靠谱”,应届生落户北京开价30万。然而,曝光在网络上的更多是被骗的经历。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指出,目前户籍制度的缺陷就是户籍被赋予了过多的社会福利功能,如果户籍能跟福利脱钩,可能使人才流动更畅通。图/薛红伟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