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政企良性互动 让企业敢说话说真话

2014年07月16日 08:5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这绝不是要市场与政府隔绝开来,而是让两者形成良性互动。让企业敢说话、说真话,是形成这一良性互动的关键一步。

  据央广网报道,近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部分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有企业家自称“不能乱提意见”,引起李克强重视。他表示,政府要给企业松绑,要让市场主体敢说话、说真话,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参加座谈会的企业家均是各行业内响当当的领军人物,大部分企业家都畅谈了自己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个别企业负责人自称“不能乱提意见”,这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家珍惜与总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力求让自己的意见表达更准确的负责态度,但另一方面或许也提醒我们,企业家与政府部门之间可能还存在一些隔膜。正如李克强总理提出的那样,“政府要给企业松绑,要让市场主体敢说话、说真话”,要实现这一目标,仍有一些节点需要打通。

  企业家这番“拘谨”心态根源何在?实事求是地说,目前行政权力对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在某些领域还存在“越位”干预的情况,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还无法完全发挥它应有的威力。一旦市场规律要让位于行政权力,企业要生存发展,便不得不紧跟行政“指挥棒”,甚至对行政权力形成依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自然无法与政府官员形成平等对话,指望其畅所欲言地提意见,恐怕有些难度。

  只有在客观上拥有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在主观上拥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企业才可能“敢说话、说真话”。李克强总理在此次座谈会上提出,“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市场主体。”承认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就须赋予企业充分的自由,减少行政干预。新一轮深化改革也正是着眼于此,划清市场与政府的界限,解决“两只手”角色不清、功能错配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意志对于经济运行有很强的指导效应,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发展条件密不可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的过程,便是企业主体地位逐步明确,市场规律与宏观调控逐步结合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政府的角色需要从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转换到“环境创造者”上来:政府为企业竞争营造公平的市场框架,让企业成为自身经营活动的主宰。

  具体而言,要让企业敢说话,首先需要政府转变观念放低姿态,主动倾听企业的声音,为企业做好服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问计企业已成常态,制造业的海尔、美的,互联网行业的腾讯、小米、阿里巴巴,相关企业负责人都曾有过向决策层建言献计的经历,越来越多的企业“敢说话”了。企业的话语权得到提升,政府倾听来自竞争一线的声音,才能有的放矢地营造市场环境,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其次,有的企业家也许不是不敢说,而是不愿说,认为说了也没用。因此,企业家提出的种种意见,更要转化为政府的实际行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今年初,李克强总理就《政府工作报告》向企业界人士征求意见时就说,“你们的发言含金量很高”。如何让这些“含金量很高”的建议转化为“含金量很高”的政策,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企业发展的政策,比如推进简政放权为企业松绑,比如要求各级政府晒出权力清单,以及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为企业减负等。这些政策红利的出现,无不经过了从企业建言到政策出台的转化过程。

  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这绝不是要市场与政府隔绝开来,而是让两者形成良性互动。让企业敢说话、说真话,是形成这一良性互动的关键一步。(张涨)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