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城市“生命线”切莫成为“生病线”

2014年08月04日 10:31 来源:杭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台湾高雄遭遇十多年来最严重的石化气爆事故,逾6公里长的数条街道因惊人的爆炸而塌陷碎裂,截至昨日19时最新统计,事故已造成28人死亡,2人失踪,302人受伤。事故让人哀恸,却也应当引起反思与追问。

  从2010年,南京某工地发生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到去年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导致排水暗渠爆炸,直至高雄发生的这起燃气爆炸,这些事故都提醒人们必须高度重视脚下的“地下王国”,维护好城市的“生命线”,而不能任其变成“生病线”,威胁公众安全。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会忠说:“中国地下管线事故正从潜伏期进入爆发期。”国内许多城市正陷入这种现实危险和治理困境之中。

  资料显示,2009年-2013年国内直接因城市地下管线事故而产生死伤的事故案例共27起,死亡人数达117人。就致死伤的地下管线事故而论,呈逐年增多趋势,但展开问责并将结果公布的仅有一成左右,至于从机制、法律等层面根治管线事故的则寥若晨星。目前,尚有逾60%的城市未进行地下管线普查。

  国内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安全隐患,归结起来有几个方面:第一,对地下管线的家底不清楚,进行维护、维修时缺乏详细的“路线图”;第二,大量管线存在着超期服役和超负荷运转的问题;第三,投入不足,导致本该定期进行的管理维护措施难以实施;第四,应急预警的能力不足,免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第五,由于管线隶属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的管理维护措施难以应对突然发生的危机。

  该如何拆掉城市“脚下的地雷”呢?国外许多城市都在规划并建设各自的地下管道综合管廊网络,对城市地下空间采取分层布局、合理分配、集中管理,杜绝各管线业主单位自行铺设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随意性,实现地下资源的有效利用。

  我国对治理地下管线也做了不少努力。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老旧管线改造力度,改造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排水管线;要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

  迅猛成长的现代化都市,如同一个向上和向下同时生长的大树,地上有多少炫目的璀璨,地下就需要同等规模的支持系统。否则,一个地上部分单向畸形生长的城市,必然陷入血脉阻塞、排泄不畅的“梗阻”状态。

  地上也好,地下也罢,既然是城市“生命线”,就是市民冷暖之所系,自当成为政府施政的着力点。(特约评论员 郑晖)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