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别为浪漫把七夕节变成萤火虫的“劫”日

2014年08月04日 12:54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七夕情人节,不少年轻人把目光投向了“萤火虫”,希望影视剧里浪漫温馨的萤火虫画面呈现在最爱的人面前,于是观看萤火虫展、网购萤火虫得到了空前青睐。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萤火虫是反映生态环境的重要生物指标,对空气、水质、土壤、植被等环境质量要求很高。专家表示,近年来,由于栖息地及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农药、化学药剂污染以及大量的生活废水排入江河等原因,萤火虫已逐年减少,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他们呼吁,别为了浪漫,将节日变成萤火虫的“劫”日。

  萤火虫展“商业味”十足

  近年来,随着厦门萤火虫主题公园的开放,萤火虫走进人们的视线。与此同时,主办方限制入园人数,造成了“一票难求”。今年临近七夕,福州旗山森林公园举办萤火虫展的消息,让“萤火虫热”在榕城迅速升温。7月25日,福州旗山森林公园的萤火虫展吸引了数千人观展,70元的门票很快被抢购一空。漆黑的夜晚,萤火虫集群发出的微弱光芒,营造出浪漫神秘的奇境,不少参观的市民直呼过瘾,而且还有不少人将其“带”回家观赏。

  据了解,与福州旗山森林公园合作举办萤火虫展的是江西赣州的一家萤火虫养殖公司。公司负责人谢先生透露:“目前萤火虫展在全国都很热,我们主要和城市公园、房地产商等合作办展。公园萤火虫展、商业萤火虫展等活动已在福州、厦门、济南、南昌等多个城市举办,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数十万人观看。”

  “展览每天要投放超过5万只萤火虫,但会死很多,需要不断补充。”谢先生说,“萤火虫的单价最低为1.5元,持续3天的萤火虫展估计成本要20万元以上,当然通过门票以及附带的旅游、交通、餐饮等衍生收入,利润也很可观。”

  网销火爆来源不明

  记者随后在淘宝上搜索“萤火虫活体”,显示有近300个店铺在售卖,其中销量最高的一家淘宝店成交记录为13410笔,最多的一笔超过了1000只。有专家统计,七夕节前后10天至少有80万只萤火虫卖出,网购群体大多是福建、浙江等地。

  记者向淘宝卖家了解网购萤火虫的情况,一位卖家说:“2010年全网没几家店,现在至少上百家!”个中原因,自然离不开经济效益。而且搭着节日顺风车,单价水涨船高,“平时萤火虫价格为0.5-1元/只,现在是七夕买的人很多,价格飞涨到了3—5元/只”。

  问及萤火虫的来源,店家均闪烁其词,有的表示是专门的基地养殖,更多的店家不是默不作答或转移话题,就是直接说不知道。作为从业者,来自江西赣州宁都的张先生透露:“在宁都乡下,有很多人晚上抓萤火虫,现在价格1元/只,有专门的人上门收取,有的村民一天晚上可以挣100多元。”

  对于网售的萤火虫,“国内研究萤火虫第一人”、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付新华今年撰写的《活体萤火虫买卖调查报告》显示,网售的萤火虫99%为野外捕捉,而非人工饲养。

  刻意制造的浪漫太残忍

  据专家介绍,萤火虫是一种益虫,也是反映生态环境的重要生物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环境的好坏。无论是售卖还是办展,萤火虫都从其适宜的环境中被人为转移,存活率不高。

  福建农林大学昆虫学研究员刘长明博士对此表示赞同:“萤火虫对生存环境要求很苛刻,湿度、温度等多方面适宜的情况下才能存活。”而且萤火虫商业化,特别是大量从野外捕捉萤火虫,可能造成当地萤火虫性别比例失衡,从而影响萤火虫的繁殖生存。

  “其实,萤火虫发光,一是为寻找配偶,二是警告外敌,自我保护。然而很多人利用这一点,将萤火虫当作消费品,成为自己手中赚钱的机器。”刘长明认为,“宣传和保护萤火虫同样重要。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对待并保护萤火虫,控制萤火虫展规模,以数百只为宜,让孩子了解萤火虫,感受大自然精灵的魅力。”

  对于刻意制造的浪漫,网友彼得潘果果认为:“不尊重生命,就不配拥有大自然的美好。这群追求虚伪浪漫的人,在破坏萤火虫真正的美好约会。”网友慎者独省则表示,当生态环保遭遇商业噱头,对公众的科普显得尤其重要。“请怜惜这些可爱的小生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请抵制买卖萤火虫这种残忍的生意。”网友蒋胜男发出了呼吁。

  据了解,萤火虫虽是益虫和环境指标生物,但尚未列入我国保护动物,对捕捉和销售萤火虫的行为,目前只能从道德上进行谴责,但这远远不够。专家指出,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拒绝购买,才能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生灵。(记者 张颖 实习生 尹永强 郭纯纯)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