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面对灾难何必讳疾忌医

2014年08月06日 09:57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把真正的隐患排除掉,积极向全社会宣传防灾减灾的意义,建设好全社会的防灾减灾体系,这才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期望所在。

  云南昭通地震,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握着逝去儿子小手的父亲,替爸爸擦泪的女儿,相互鼓励的孕妇,用身体当人桥运送伤员的救灾官兵……一幕幕场景,长久地回荡在我们心里,那痛失亲人的哀伤令我们潸然泪下,那挽救生命的搏斗令我们感动不已,灾难面前人们顽强的抗争更是令我们肃然起敬。

  虽然地震让当地损失惨重,尤其是那些逝去的生命永远不可能再回来,只能给亲人留下永久的痛,但是,在全社会的全力支持下,灾难的损伤终将过去,自从汶川地震以来,我们对战胜灾难已经有了信心,这种信心是对党和政府的信心,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

  亲临救灾一线的李克强总理的一系列行动也成为广大网友的“点赞”焦点,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李克强总理在听取汇报时三次赞扬当地干部敢于如实反映困难的真话态度,这值得我们认真体会。

  当前的工作焦点当然是救灾,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未雨绸缪,思考一下灾难带来的教训。

  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传统是报喜不报忧,喜欢听吉祥话,这不仅仅影响了普通人的行为模式,也多少对政府部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心态产生一定影响,往往体现在忧患意识不足,防灾意识差,喜欢以有实惠的收获作为政绩,而忽视不太显眼的防患于未然。

  不论是因人类自身活动产生的灾难如火灾疫病等,还是完全自然发生的灾难如地震火山等等,有没有预防以及发生以后有没有成系统的救灾,差别大不相同,而如果想把灾难及灾难的损害减低到最小,只等着灾难出现以后才全力运转是来不及的,功夫都在平时的积累。

  中国地方大,人口多,发展水平不均衡,所以可能产生的人为和自然灾害很多,谁走路没摔过跤?关键是看灾难产生的原因和发生后的处置,这才是体现政府管理水平的地方。如果平常能够不讳疾忌医,不搞花团锦簇的那一套,把真实的问题讲出来,把真正的隐患排除掉,积极向全社会宣传防灾减灾的意义,建设好全社会的防灾减灾体系,这才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期望所在。(评论员 郁晓东)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