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志愿者不盲目赴灾区有时是对救援最大支持

2014年08月06日 11:30 来源:湖南日报 参与互动(0)

  云南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后,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纷纷涌入灾区,但是不少志愿者并未受过专业训练,同时大部分志愿者对于灾区的需要也很迷茫。各界人士建议志愿者暂缓进入震中,为专业救援留出生命通道,为黄金72小时救援赢得宝贵、高效时间。(8月5日央视新闻)

  地震救援进入第二天,道路拥堵成为救灾的最大障碍,专业队伍的救援车辆难以快速进入灾区,运送伤员的救护车辆难以争取最宝贵的抢救时间。这一点与去年芦山地震发生后遇到的状况如出一辙,显示公民在震后救援上激情有点过剩,理性有所不足,政府在引导公民参与震后救援上的工作做得还不够。

  从汶川到玉树,从芦山到眼下的鲁甸,公民社会在抗震救灾中不断成长、成熟,展现了公民社会强大的力量。然而,震后救援不同于一般的志愿服务工作,它是一项技术活、科学活、专业活,特别是存在发生次生灾害的风险下,外地人员参与震后救援更需要技术性和统筹性。

  现在仍处于震后救援的黄金时间,一切当以让专业救援队伍深入灾区,尽可能挽救生命为首要原则。每一位关心灾区同胞的国人应当站在理性的视角支持震后救援。当我们既不懂专业救援技术,又对灾区情况不了解,那么尽量不要私自参与震后救援。与其开着带不了多少物资的私家车前赴灾区造成交通拥堵,帮倒忙,倒不如将捐献的物资交由政府部门统一运往灾区,这可能比直接去灾区更实在、更现实,也更有效。

  抗震救灾需要激情的公民,更要理性的公民,只有理性才能真正地成功应对灾难。换句话说,没有亲自到灾区,不代表不关心灾区的同胞,不去灾区,有时恰恰是一种理性态度,是对震后救援最大的支持。(张立美)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