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抗震救灾尚需慈善组织表现更专业

2014年08月06日 11:34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亲爱的捐赠人,云南鲁甸6.5级地震已造成381人遇难……我们需要您的关注和支持!捐赠网址:×××。”4日,不少市民的手机收到了这一短信。大家发现,这条短信中提供的捐赠网址,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网址大不一样,纷纷认定这是一条诈骗短信。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回应称,短信确系基金会群发,里面的网址是基金会下面的“月捐网”,目的在于鼓励大众形成月月捐赠的慈善行为。(8月5日《北京青年报》)

  今天是云南鲁甸地震后的第三天,“黄金救援72小时”马上就要进入到尾声,抗震救灾的重点即将从营救受困群众转移到灾民安置上来。可以预见,能够募集到大量救灾资金和物资的慈善组织将成为接下来灾后重建的主力军。

  当前,已经有很多慈善组织陆续开通了专门的募捐渠道,公众也在积极踊跃地捐款捐物。然而,这则新闻却让大家惊出了一身冷汗。虽然中国扶贫基金会及时站出来辟谣,避免了“大水冲了龙王庙”,但是,乌龙事件本身,也给慈善组织发展出了一道新考题。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做法,显然不能说有什么过错。但是在地震灾难发生后,正需要在短期内募集大量救灾资金的这个节骨眼上,来推广“月捐网”这个网址,既不合时宜又给人一种夹带私货的印象。再有,短信平台捐助一般按照“回复短信,定额捐款”的模式运营,这样不仅便利,而且渠道单一,不会让人产生困惑。现在,却利用募捐短信平台来做新产品推广,无异于“借船出海”,虽不能说其中必有什么猫腻,但至少可以认定,这是一种不专业的行为。

  这种总想夹带私货的做法,恰恰暴露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当中存在的隐忧。汶川大地震后,各种慈善组织林立,我国款物捐赠总额从2008年高峰时的1070亿元,降至2012年低谷时的817亿元,再到2013年社会捐赠总量突破1100亿元,慈善从“井喷”走向了理性。而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一些慈善组织急于通过开发新的慈善产品来吸引更多捐赠者,在优化慈善产品结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在突发自然灾害面前分不清救灾和推广的主次是一方面,对公众捐赠愿望的绑架又是另一方面。这样的募捐手段非但不能起到推进慈善事业的效果,反而容易流失掉原有的慈善资源。同时,慈善组织热衷于开创新业务却忘了理顺体系,将会导致其他环节出问题。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小数点事件”,将4.8亿元资金错写成48亿;“威马逊”台风过后,救灾物资出现过期食品……这些案例都在说明,与眼花缭乱的新概念、新产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慈善组织本身的专业化程度已显滞后。而当负面事件频发时,各种不信任乃至猜疑,都将会影响到慈善业健康前进的脚步。

  对于慈善事业,过去大家比较强调有爱心的部分,忽略了它的专业性。事实上,慈善属于一种公共事务的管理,慈善运作也不是换一个网站照旧收钱那么简单。它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和体系来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各环节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越俎代庖。马上就要进入捐赠的高峰期了,这个时候,慈善组织还是专业一点,让捐赠渠道干自己该干的事情,心无旁骛全力救灾。至于推荐新模式,还是放到平时去做功课吧。

  本报评论员 庹新岗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