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沟通沟通”不应成为官员遮羞布挡箭牌

2014年08月06日 15:24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河南大旱,赤地千里。持续数月的干旱少雨,加之持续一个月高温炙烤,河南省禹州市苌庄乡堂梨山村400多名村民,24小时轮流守候在一口几近干枯的水井旁等待取水。村民们称急需政府送水解燃眉之急。当记者向苌庄乡党委副书记方方转达棠梨山村村民的喝水需求时,方副书记却要求记者不要录像:“有啥咱了解,有啥咱都可以说,录像也好、啥(采访)也好,我想咱应该先沟通好再说。”而对送水问题,却始终不作答,也不表态,最后干脆开车离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沟通沟通几乎成了官员的口头禅。河南省漯河高级中学今年74人获10分的国家二级运动员高考体育加分,占河南全省此项加分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人数众多以致引发公众质疑。央视记者在采访河南省体育局宣传处处长时,问道:“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审查具体由谁来做?”处长被问得蒙了一下,犹豫了一会儿说:“能不能你问之前咱先沟通沟通?”而现在,人们在持续高温炙烤的旱情现场,再度听到了沟通沟通这个已经不再新鲜的词。

  沟通沟通,放在其他情境里,当然是让大家喜闻乐见的。凡事如果能够先沟通沟通,也许彼此就多一些了解,一些戾气就不会滋生,一些问题可以提早得到解决。可是当官员们面对记者的镜头或者采访笔,从嘴里吐出沟通沟通之时,释放的恰恰不是沟通的诚意,而是逃避责任的狡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淡漠。身为官员,接受记者采访,通过媒体这一沟通渠道来传递政情信息、与民意对话本应是一种不容推辞的义务。如果说河南的那位体育局官员说沟通沟通,是不想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猝不及防地面对那些看上去颇有杀伤力的负面问题,还在民众的理解范围内。那在抗旱现场,当记者与乡党委书记狭路相逢,想替被断水所苦的村民们问几个问题时,还拿要先沟通好再接受采访录像来搪塞,这节拍实在是太不够摇摆了。一边是村民们望眼欲穿地等水取水,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引起政府的关注,一边你还不紧不慢地要求沟通沟通,不仅仅是对记者的怠慢,更是对民众需求的漠视。沟通沟通背后恰恰是某些通道不通。按说发生了这么大的旱情,已经采取了什么措施,即将采取什么措施,都应该心里有数了,无法马上回答记者的问题,最后干脆开车离去,是脑子里真的一片空白呢,还是适应不了不经沟通就裸裎相见的采访方式?

  突发事件、突发灾难总是猝不及防地袭来,在这样的现场,记者们固然是衔枚疾进,日夜兼程地赶赴第一线,难道官员们还有优哉游哉跟记者说沟通沟通再说的时间与空间?你能想象在地震现场,当记者采访官员伤亡情况和救灾措施时,官员说沟通沟通的场景吗?

  沟通沟通不应该成为遮羞布,更不应该成为挡箭牌,最好的沟通不是用来说,而是用来做的。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