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家中“现代老爷”:爱人一句话不合意 伸手一嘴巴

2014年08月12日 11:32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人们印象中的“老爷”,非富即贵。然而,当下有些人家境普通,平头百姓一枚,却滋生了老爷的作派——家务事事不关己,只等坐享其成。人称:没有老爷命,却有老爷心。您的家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现代老爷”?您家的“老爷”有何极品行径?记者就此事展开了采访,找到三位最典型的“老爷”行径。

  “老老爷”

  饭菜要送到他床头

  今年60岁的吴先生,结婚几十年,吴先生和爱人林女士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相处模式:由于吴先生在家务事上实在太懒,爱人渐渐也习惯了不再指望他,全都自己搞定。几十年,吴先生没进过厨房,没拿过扫帚,更没洗过衣裳。

  空余时,吴先生喜欢玩电脑和看电视剧,常一玩便玩到深更半夜。爱人劝说无用,也懒得多言。直接结果便是,只要不上班,吴先生便会睡到中午12点以后。午饭做好了,吴先生还在床上半梦半醒。

  “饭菜凉透,他也懒得去热。没办法,只能添好了送到他床头,等他靠在床头吃完,再去洗漱。”林女士对这位“老爷”无可奈何。“如果没人做饭,他可以不吃饭。没人把水递到他手边,他就能一天不喝水。”

  林女士帮晚辈带小孩去了,吴老爷顿时傻了眼:不会用洗衣机,饮水机不知如何换水,吃饭更成了大问题。“眼瞅着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穷老爷”

  家道中落“啃老”摆“官威”

  56岁的老李家住硚口,出身称得上“根正苗红”。父亲是老八路,老李也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工厂当上小领导,娶了个出生贫寒,但颇有姿色的妻子。风光时,老李在家吆五喝六,被认为是理所应当。家务事从不插手,每天的茶都是老婆泡好端到手边。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制,老李和爱人先后下岗。失去生活来源,老李眼瞅着许多同事外出打拼,踏踏实实干出一番事业,他却打心眼儿里感觉不屑。工作机会也曾有过,但那些辛苦还得低头的奋斗过程,在心高气傲的他看来,就是掉价、不入流,与自己的身价毫不相符。

  最艰难时,夫妻俩都“家里蹲”,只能靠“啃老”为生。但老李的“老爷气”没和收入成正比:爱人毕恭毕敬地伺候着,一旦一句话说得不合意了,他伸手就是一嘴巴;家中来了客人,一旦开水不够滚烫,泡不开茶叶,他立马拍桌子“震怒”。

  几年前,爱人先于老李领上了社保,每月有2000多元退休金,而老李则依然是没收入的大闲人一个。一时间“英雄气短”,老李的“官威”消了大半。随着去年老李也领上退休金,“老爷气”也“重出江湖”。

  “女老爷”

  五旬大婶一身“公主病”

  如果不是添了孙子,52岁的杨玲永远也不会知道鱼汤为何是奶白色的。在儿媳告诉她这是正常现象之前,她一直以为鱼汤里加了牛奶。

  都说长女如母,家住团结路的杨玲,正是家中五姐妹的老大。然而,每个妹妹都能独当一面,她却是最娇滴滴的那个。妹妹们说,都是被姐夫给惯的。杨玲的老公特别能干,不仅对做饭情有独钟,对杨玲更是百依百顺。但越惯越出鬼,杨玲不仅当上甩手掌柜,脾气一天天见长,连身子骨都变得“柔弱”了。

  杨玲的工作特别清闲,平日里的“本职工作”就是麻将、睡觉、逛街、抱着IPAD看养生节目和美妆节目。孙子出生后,带孙子对爱美成痴的杨玲来说,成为一大负担:穿着高跟鞋抱宝宝,穿着镶满水钻的衣裳,刮伤宝宝皮肤;宝宝睡着了,她会到媳妇房间,挨件挨件地试穿,挑出最喜欢的直接上身……而全家人从不敢过多埋怨。“因为语气稍重,她就会哭个没完。”

  更让旁人匪夷所思的,是杨玲臆想的“病痛”。感觉口渴,她认为自己得了糖尿病,结果一切正常;脖子酸痛,她认为自己得了类风湿或痛风,医生说是打牌坐久了;腿上长了红斑,她说自己得了银屑病,结果治疗湿疹的药膏一擦就好;腰痛难忍,她坚持说自己腰椎骨折了,得拍片子……

  【观点】

  毛病都是惯出来的

  街头随机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感同身受:“没错没错,就是老爷,我家也有一个!”大多市民感慨:“每个老爷背后,都有一个惯坏他的‘仆人’。”

  “除了天性懒,老人惯得没谱。”林女士谈起自家的“老老爷”时说,过去,自己每次喊老吴做事,身旁的婆婆就会阻止:“他在忙,莫吵他。你说,久而久之,他不就有恃无恐了吗?”

  记者通过网络进行调查,网友总结出“老爷”养成的最重要五个因素。

  个性天生的 占比8%

  年轻时吃多苦,老了变成“享受饭” 占比9%

  家中“顶梁柱”,自信演变成优越感占比15%

  家境好,长得帅,自认“天之骄子” 占比27%

  父母宠,爱人惯,从小到大没人“调盘子” 占比41%

  记者刘元聪

  制图陶刚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