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野战医院救灾如何高效运转:每个环节都与时间赛跑

2014年08月14日 08:5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每天清晨,设在云南鲁甸县第三小学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抗震救灾野战医院,都会在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中醒来。哭声来自这所野战医院救治的最小伤员、4个月大的段旭。

  如果没被及时送到震后14个小时就搭建完成、能开展高难度手术的野战医院,段旭的左手很可能就保不住了,而今天早上,主治医生张华告诉段旭的妈妈,孩子的左手完全能恢复正常。

  这所占地7000平方米的野战医院,在震后24小时就已收治53名重伤员,完成4台高难度的手术。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院长石骥曾多次参与灾后医疗救援,在他的指挥框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把救援的黄金72小时分割成若干小的单元,每个单元的时间内,医疗人员要做到高效、高效、再高效。“奔赴灾区的路途、野战医院的搭建、伤员的转运……每个环节抢出几分钟,或许就能救活一名伤员。”石骥说。

  抢出来的未来

  找到野战医院之前,段旭的妈妈几乎已经绝望了,襁褓中的段旭左手肿得像馒头一样,气若游丝,不哭不闹。

  地震时,段旭和哥哥被废墟掩埋。家人把两兄弟挖出来后,急忙送往龙头山镇卫生院,可镇卫生院也夷为平地。一家人只好抱着孩子,徒步前往一二十公里之外鲁甸县医院。

  当他们8月4日一早赶到县医院时,那里已人满为患,大夫给段旭拍片子后,诊断为左手掌大面积骨折,还有挤压伤,但医院条件有限,不可能给这么小的婴儿进行手术。医院也很明确地告诉他们,赶紧想办法去大医院,再晚,孩子的左手就保不住了。

  而当时的交通状况很难把段旭送到更好的医院。在段旭的妈妈一筹莫展之时,她听说离县医院不远的地方,解放军已搭建了一所野战医院,有很先进的设备。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她抱起孩子飞奔过去。

  在野战医院,段旭被送到骨科副主任朱跃良手中,他打开绷带一看,伤情很严重,必须立即手术,进行麻醉。但是段旭才4个月大,体重轻、生理变化快,这样的手术即便在三甲医院做,大夫也会很慎重,在野战条件下,对麻醉医师的挑战就更大了。

  片刻思索后,麻醉医师发话,手术10分钟后开始。

  手术中,现场的10名医护人员几乎都没有察觉到手术车外的余震,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段旭的左手上。

  手术结束后,几名大夫瘫坐在地。他们中的一些外科大夫,在昆明的总部医院,一天做10台手术都没问题,但在野战环境下,精神要更加高度集中,做一台手术就已经累得不行。

  8月4日当天,野战医院收治的53名重伤员都得到了有效救治,没有出现一例死亡。

  每一个环节都在与时间赛跑

  作为鲁甸地震灾区最大的一支野战医疗救治力量,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抗震救灾野战医院在地震后,已经接诊164名重伤员,在野战手术车上完成了19台手术,还为1万多名受灾群众巡诊。

  在院长石骥看来,对野战医院来说,要想为患者赢得生的时间,就必须把医护人员上战场、进手术室的各种准备时间压缩到最短。

  地震发生后的两个小时,石骥所在医院接到了奔赴灾区的命令,他马上安排第一梯队出发。50分钟后,25名医疗队员就携带清创急救包、急救止血药等乘坐一辆救护车先行出发。

  负责带队的医院副院长陈瑛说,这是一个破纪录的出动时间,按照野战医院的训练要求,接到命令后,医疗队能在两个半小时内全装集合出动就是合格的。把时间从两个半小时压缩到50分钟,抢出的时间就是受灾群众的希望。

  第一梯队出发一小时后,石骥带领一支97人的队伍,携带手术车、远程会诊车等大型装备作为第二梯队跟进。再过一个小时,第三梯队带着可供两周、每天100人使用的抗生素、手术用药等战备药品和相关医疗器材进入灾区。

  这种分梯队向灾区行进方式,也是石骥在多次救灾中摸索到的经验。如果同时出发,车队长,带的装备多,开进速度必然受限。但如果只有轻装前进的小分队,缺少必备的救援装备,再高明的专家都难以有所作为。

  所以,他们的做法是,第一梯队抽组骨科、神经外科等以外科为主的专家,只携带少量急救物品,力求以最快速度抵达震区,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寻找野战医院展开地域,后续梯队再跟进。

  据此次随队参与救援的四级士官杨坤介绍,从驻地到鲁甸有500公里,按平时的训练,这样的路途必须有两名司机轮流驾驶,但集合的时间要缩短,只能一部车一名司机。

  说起当晚能够快速安全抵达灾区,杨坤说,野战医院的“秘密武器”——小米辣、大蒜功不可没。“夜间行车,难免犯困,从司机到带队的干部都会嚼小米辣和大蒜来提神”。

  心理干预要趁早

  最近几天,野战医院的精神病科主任张玉清发现患者段兴艳情绪不高。原来,段兴艳觉得左腿没有知觉,以为自己瘫痪了,但她不知道的是,大夫给她采取的保守治疗正是为了最大限度保全她的腿部功能。

  段兴艳家住震中龙头山镇八宝村,在地震严重受伤。院长石骥第一次进震中搜救时,就接回了她。对她的会诊结果是:挤压造成的脊柱伤,不适合手术,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进展缓慢,这让段兴艳渐渐产生很大压力。

  了解了段兴艳的情况后,张玉清对她进行了心理辅导,帮她舒缓受灾后的心理恐惧,并给她介绍了治疗和康复方案。

  “刚开始那几天,伤员可能想只要活着就行,一周左右他们便担心如果有了残疾,回归社会后会面临什么,心理问题也随之出现。”张玉清说,所以心理干预与外科的救治一样重要。

  目前,野战医院已对所收治的伤员都进行了早期心理干预。在陈瑛看来,要抢的不只是伤员的救命时间,还有治疗心灵创伤的时间,心理干预得越早,效果越好。因此,每次救灾野战医院都要抽调多名心理专家。

  石骥介绍说,地震伤员特点之一是复合伤、多发伤较多,需要不同专科采取多种手段,才能使伤员得到有效救治。对医疗救援力量来说,黄金72小时的救援,不仅要抢长度,更要抢宽度,要关注伤者外伤之下内心的伤痛。

  “抢长度靠速度,抢宽度,则要靠整个医疗团队的综合实力。”石骥说,此次组成野战医院的196名队员,涵盖38个科室,全面科学搭配的力量,为有效抢住“72小时”提供了能力支撑。本报记者 刘世昕 通讯员 李梅 阮建波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