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提倡本地化“冰桶挑战”捐助本地社区病患

2014年08月26日 10:14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昨天,由本报员工和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武汉晚报爱心团队在汉口江滩一期迎接“冰桶挑战”,募集善款,所得善款将全部定向捐给武汉的“渐冻人”。据估计,我国约有6万“渐冻人”,仅武汉就有300人到500人,大部分患者在3年~5年内肌肉逐渐萎缩,全身不能动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慢慢步入死亡”。

  “冰桶挑战”自8月17日从美国传入,迅速火遍了国内的IT圈、演艺圈、体育圈等,一度背负上了炒作的恶名。但是就捐款而言,截止到22日,仅“瓷娃娃罕见病慈善基金会”就累计收到267万元,5天就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额。这表明,“冰桶挑战”的风行,的确起到了短期内筹集善款、促进大众认识渐冻症等罕见病的效果。由于目前大部分罕见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也不为人们所了解,因此多一个人关心和出力,就是对罕见病群体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多一份帮助。

  当围观“冰桶挑战”热闹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身边或许就有这样的病人。他们的身心痛苦和缺医少药,是“冰桶挑战”落地到国内之后,每个城市和社区要开始关切的内容。所谓“这不是一个游戏,而是进行慈善”,恰恰是就这个层面而言的。我们去体会冰水浇头的感觉,或者看着那些参与者冰水湿身,无非是为了获得一种“共情”的感受,体验或想象一下手脚被冰冻的滋味。而这种滋味,对渐冻症患者来说,是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的。所以“共情”就可以提醒我们,我对帮助他人的目标的确是了解的,做这样的挑战,的确是在为有意义的目标贡献力量。

  那么,倡导本地化的“冰桶挑战”,针对本地社区的病患给予捐助,正是这项活动应该达成的目的。它一方面不至于让慈善的传导变得娱乐化、失去焦点,一方面也让社会活动从“名人接力赛”转化成了“公民自觉”——尤以企业公民承担公共责任显得突出。本地化、社区化的“冰桶挑战”或许已经不再符合原来的规则或要求,也没有点名式的新鲜感,但这一转变无疑让这项活动脱离“圈子”转向公民个体,进而更具备生命力和感染性。

  有人说,如今的社会盛行犬儒主义,一些人自己不参与,又老觉得别人在作秀,不少针对“冰桶挑战”的冷嘲热讽大概算得上其中的一例。于是有网友针锋相对地评论道:“桶小,骂你不认真;桶大,骂你冰太少。只浇不捐,骂你作秀;只捐不浇,骂你没诚意。从国外传入,骂你崇洋媚外;从国内发起,骂你山寨。捐少了,骂你赚那么多,就捐这么点!捐多了,骂你是炒作!最后你会发现骂的那些人,基本都没捐!”在如此舆论生态之下,我想从身边做起身体力行总是没错的。不管最后“冰桶挑战”会被玩成什么样,我们牢记初衷,尽一份绵薄之力,就是最好的回答。(林坤)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